周阿姨刚过60岁,就感觉腿脚越来越不利索了。

上次自己一个人去买菜,正走路腿一软差点栽倒在路上,打那时起,她就不敢一个人走太多路。

这天朋友叫去散步,她也是各种推辞,闲聊起来她才说出了来龙去脉:“一走路,腿总是发软,补了钙也没用。”

“你这样也不行啊,年纪大才要多走动,专家说了走路多才长寿。

面对朋友的劝慰,她内心也开始纠结起来,走路真的有这么好吗?自己一走路腿就发软又是咋回事?

一、走路是“长寿药”,这样走能延寿6年!

去年年底,《美国医学主任协会杂志》上刊发了一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报告,为走路可延寿增添了新证据

研究招募了平均年龄在56岁的33万多名成年人,并将他们分为不同对照组,结果发现每周走90~720分钟的路,比起完全不步行组,死亡风险降低了27%~31%,预期寿命也延长了6年

而且随走路时间越长,死亡风险也越低。

而在体力活动组中,与无体力活动者相比,中等和高等体力活动组死亡风险都降低了20%以上,预期寿命也分别延长3.4年、2.6年

研究还发现,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和延长端粒有关,端粒可的长度可能对人体寿命有着关键影响,是体力活动促进长寿的潜在机制。

走路除了有利于长寿,其他好处也不少。

浙江省疾控中心就曾做过相关实验,通过观察5005人健走活动体测发现,100天后这5005人减肥效果显著,BMI指数下降了0.47千克/平方米,体脂肪率也下降了0.7%,总重量轻了1.28千克,腰围也缩小了1.86厘米,而且对血压的控制效果也越来越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也曾公开表示,建议老年人每天走路运动,自己就是坚持了20年每天7000-8000步的走路锻炼才有这样的好体魄。他指出,老人有时候可以多走走路,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二、走路时膝盖突然“软”一下,咋回事?

膝关节承担着人体最复杂且沉重的活动量,所以它也是人体最容易受损的部位。生活中久坐、跷二郎腿、站立太久或运动过当等不良的行为、姿势也会导致它的损耗。

如果走路过程中,膝盖突然发软的情况,也可能是疾病的预兆:

1、骨质增生

特别是上了年纪后,关节最容易出现骨质增生,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关节周围频繁痉挛症状,多出现在长期体力劳动的中老年女性身上。

2、髌骨软化

由于增龄性影响,导致髌骨出现老化、功能退行性改变,随着关节软骨磨损增加,髌股关节滑动轨迹不平滑,就容易在走路时出现发软的症状。

3、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是维持膝关节稳定、减震、润滑、吸收和传递能量的重要工具。当这里受损后,就会引发关节疼痛、肿胀、积水,随着病程增加,就会演化出打软腿、关节不灵活的表现。

4、滑膜炎、滑膜软骨瘤病

由于膝关节反复受损后导致关节囊充血、肥厚,出现的炎症反应,具体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不适、水肿,走路关节打软,后期可能连正常活动都受限。

5、脑梗死

脑梗后,大脑对肢体活动控制能力受限,走路时就可能会出现无法平衡以及关节不受控制的情况,四肢末端最容易受影响。

专家提醒,长时间久坐不动、膝盖受凉、吃太咸、鞋不合脚这些因素也会引起膝盖受损,加剧关节损伤,一定要注意改正。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主任史占军也提醒,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要重视,可能是膝关节在求救

信号一:不明原因的上下楼膝盖痛

平常走路时不痛,只有上下楼梯时才感觉不舒服,排除外伤影响,可能是膝关节软骨磨损过度,加上增龄性影响,关节液减少,上下楼梯负重加大,关节的承重感也增大,频繁摩擦就会刺激神经末梢,感觉到疼痛了。

信号二:关节按压疼痛

史占军表示,不按不痛,一按就发痛的情况也是软骨退化,关节受损的信号,表示关节对外力缓冲作用减小,无法在正常活动中对人体形成保护作用。

三、老人走路想不伤膝盖,牢记6个要点

有人问,那老年人怎么走路才不伤膝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刘强总结了一套“无痛走”要诀,可以通过训练减少活动对膝关节的反冲力,从而避免关节受损产生不适感,一起来看看吧。

1、脚掌脚跟落地有顺序:迈腿落地时,脚跟先轻盈着地,角度要能向前亮出鞋底的地步。

2、迈开大步:走路时大步向前,双臂有频率的挥动。

3、改正“外八”:保持脚尖始终朝前,双脚距离与骨盆距离相同。

4、蹬地有力:后脚蹬地时要发力,离地支撑稳当。

5、锻炼腿部肌肉:在家可以多练习站立直抬腿的动作,有助于锻炼腿前面的肌肉,走路时这些肌肉会保护膝关节免受损伤。

6、穿“好鞋”:走路除了姿势要对,有双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如果你的鞋子已经严重磨损,向一侧塌陷,最好赶紧更换,避免因鞋子受力不均,导致走路不稳,影响膝关节。

所以平时生活中,不仅要多走路,还要走对路,注意上述要诀,科学锻炼才能更好的发挥走路好处哦,当然也要掌握适当原则,如果走路过程感到不适,请及时停止,避免过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