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任晓彤

抹芽、定梢、绑蔓……4月上旬,在临渭区下邽镇北徐村白色钢架大棚内,一行行葡萄藤架整齐排开,翠绿的藤蔓长出新芽,焕发出勃勃生机。果农徐金安正在自家大棚里忙碌着,望着眼前长势喜人的串串花穗,徐金安享受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红利。

“多亏了咱小王特派员,我们的葡萄不仅产量高,果粒圆润饱满,货架期长,而且吃起来口感清甜,带着一股淡淡的花香。”徐金安说。

徐金安口中的小王特派员,名叫王金峰,是渭南葡萄研究所的农艺师,他也是陕西省科技特派员葡萄产业技术服务团的主要成员。

徐金安有15亩地,多年来一直种植红提葡萄。后来,身边的人开始种植效益更好的阳光玫瑰,徐金安跟随大家也种了7亩,但葡萄园效益一直不好,步履维艰,后因王金峰的到来而改变。

“小王来了以后,帮我定制了专属管理方案,什么时间干什么,他都会通过电话或者微信通知我,特别关键的技术问题,他就上门亲自指导。”徐金安说,一整套组合拳下来,园区设施葡萄优质果率提高到90%以上,化肥和农药减少30%,去年雨水多,很多葡萄都受到影响,但经过小王的指导,他家的葡萄品质很好,阳光玫瑰的亩产值在1.5万元以上。

“留芽太多,会消耗过多养分,树势弱,营养不足,不利于坐果;留芽太少,枝蔓容易疯长,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不利于葡萄产量的提高……”4月7日,临渭区下邽镇柳园村的葡萄试验田内,一位50多岁、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正耐心地向果农讲解抹芽定梢、保持养分、防止感染疾病等技术要领。

“这些年,咱下邽的葡萄多亏了葡萄研究所,引品种、推技术,我们这边有任何难题,只要问他们,他们都很认真地解答。”果农李民安告诉记者,葡萄品种这两年更新换代速度更快了,每隔两年都有新的品种出现。

“我家前年种的阳光玫瑰就是研究所的最新品种,品质好、易管理、货架期长,另外加上‘科特派’对葡萄的管理、种植技术、农药化肥等指导,提高了葡萄的产量,也让葡萄的品质更上一层楼,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果农李民安说。

而这只是陕西省科技特派员葡萄产业技术服务团服务果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葡萄团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陕西葡萄栽培面积位居全国第三,全省葡萄产区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服务团引进栽培新郁、阳光玫瑰、茉莉香、中国红玫瑰等50多个鲜食葡萄品种,在全省推广施行葡萄园增施有机肥、果园生草、简易避雨栽培、肥水一体化、保花保果、化学控旺、枝条还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新技术10余项,成为葡萄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我们团队是2020年成立的,一共有11人,主要负责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推广。”渭南葡萄研究所所长、陕西省科技特派员葡萄产业技术服务团团长王录俊说。

葡萄团根据全省葡萄产业现状提出并推广葡萄健康栽培理念与配套轻简化栽培技术,提出并实施3品(品种、品质、品牌)、4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技术省力轻简化、经营上组织化、服务配套化)、5新(新理念、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新产品)工程;团内专家总结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6种新模式,指导全省多个园区多次获得全国葡萄评奖金奖。

“未来,我们将不断提升鲜食葡萄生产技术水平,并在杂交创制葡萄新种质、新品种上加大力度,为陕西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采访结束后,王录俊回到办公室,又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技术推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