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在有多个孩子的家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们成长迅速,买来的衣服很快就变得不合身了。这时,父母通常会让年龄较大的孩子的衣服给年龄较小的孩子穿。

在经济不宽裕的时候,这种做法非常普遍,也是减少开支的有效方法。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穿“新衣服”已经变得很常见,许多孩子开始抗拒穿兄弟姐妹留下的旧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会因为孩子“不节约”而教育他们,有些父母不止让,甚至把亲戚朋友的旧衣也加入到孩子的衣柜中。

那么,这样的穿衣方式是否适当呢?

虽然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父母也应该注意到孩子的反应。

心理学家认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孩子强烈反对穿旧衣,那么就无需强迫他们。

这种做法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失去对个人命运的控制感

“控制感”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基本心理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指出,

控制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拥有“控制感”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命运、人生轨迹是可控、可变化的,同时也会比那些缺乏控制感的人有更强的安全感。

一个人的控制感主要体现在对个人命运、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掌控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着装都无法决定,他们会感到绝望和无助,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顺从、缺乏主见,并极度缺乏自信,害怕展现自己。

二、长期接受“赠予”,损害自我价值感

如果孩子较为顺从,并且在你的教育或奖励下很快接受了穿旧衣的行为,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对孩子没有负面影响了?

事实并非如此。

父母对孩子穿旧衣的行为进行奖励,实际上是在激励孩子继续这一行为,使他们越来越不重视外表,并在内心接受这种行为(认为穿旧衣无损于自尊),并将其视为理所应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容易妥协、随意的性格。

由于长期接受别人用过的东西,他们可能在潜意识里将自己视为一个“被赠予”的角色,不仅别人愿意将不再需要的物品给他们,他们自己也愿意接受这种状况。

表面上看似是节约的“优秀品质”,但深入分析之下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单纯。

在自然界中,动物的社会结构里,高地位的个体总能优先获取资源,而低地位的个体则只能屈居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许多人不愿意接受,但这同样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普遍规则。

因此,长期使用别人已经使用过的物品,可能会让一个人在潜意识里感觉自己低于他人,感觉自己是一个随便凑合的人,无法获得周围人的真正重视。

这种感觉会削弱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从而损害自我价值感,并在不自觉中失去积极进取的能力。

三、过度自卑,引发过度补偿心理

在心理学中,“补偿心理”指的是:

一个人如果感知到自身在身心某方面存在缺陷,就会想方设法去弥补它,如果不能及时达成,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以其他的方式尽可能摆脱自己所认为的“缺陷”,哪怕这个缺陷已经不存在了。

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在童年时期被严格限制服饰打扮的人,成年后会对服装打扮产生极大的热情。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只有打扮得体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人甚至会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衣物上,其支出远超实际需要,这种行为就是过度补偿心理的表现。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曾提出,

每个人内心都潜藏着自卑感,而正是这种自卑感激发了人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因此,如果我们在某一方面曾感到特别自卑,一旦条件和实力允许,我们往往会对这一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样的道理,那些在成长初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被限制服饰的孩子,将在成年后在服饰开销上表现出极端奢侈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