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珑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的日记被毛主席碰巧看见,还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批注说可以原文发表,这对于一位普通的高中女生来说,是太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这位高中女生便是主席女儿李敏的同学王桂芹,她是河北保定阜平县人,是在一次义务劳动中,意外把自己的日记本放进了李敏的书包,不小心被她带回了家,结果被主席看到的。

对她来说,这件往事虽小,却是一份太值得珍藏的幸福;而对主席来说,他在日记中看到了一位普通女生的暑假返乡生活,被她的文字和生活打动,所以想让更多人看到,向她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返乡日记

王桂芹和李敏就读的高中是当时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她之所以返乡,一开始也是受到了主席的感召。

当时,主席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教育方针,王桂芹又惦念着故土,便想到了在高二那年的暑假返乡,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将每日的点滴记录下来,这便有了这本返乡日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王桂芹看来,自己的家乡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她的父亲和叔叔是组建阜平县第一个农民支部的主要成员,母亲是老党员,堂兄王珠是王二小式的英雄,姑姑和伯伯也都被选为边区劳动英雄。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桂芹自然也想为家乡,为家人多做一些什么。用日记将家乡的劳动生活记录下来,便是当时的她最力所能及的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桂芹还记得日记被李敏带走,是在1957年的10月26日,那是一个星期六。

她们所在的高三五班团支部组织同学,去四季青人民公社罗道庄参加义务劳动,她和李敏都参加了。

因为是下午,李敏是准备参加完劳动就直接回家的,所以会带书包,还推着自己的自行车去了,这些细节都被王桂芹一一记录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参加义务劳动的内容则是捆白菜,据说这样是为了让大白菜裹心儿,向内里生长。

但是,在劳动过程中,天突然下起了雨来,王桂芹身上带着心爱的日记,生怕被淋湿了,便让李敏帮忙装进了书包里。

在义务劳动结束之后,她们两个还分别参加了两个生产队的辩论会,之后便各自回家了,并没有时间碰头把日记再还回来,于是这份日记便到了主席家里,被主席看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王桂芹对这件事还浑然不觉,直到下个星期二上学的时候,李敏才在一个早自习前,对她说起了这件事情。

“你的日记我爸爸看了。”李敏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笑眯眯地,还说主席觉得写得很好,感情真挚,还做了批改。

王桂芹知道这件事情后,心情无疑是意外和激动的,她不住地感慨主席竟然还有时间看自己的日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把日记拿出来,翻开给王桂芹看,说主席在上面画了很多的圈圈,还用铅笔写了两行字:“每年假回乡一次,极为有益。此文写得很好。住半月不够,好住一个月。”

这句话写出来,就说明主席并不只肯定了王桂芹的文字,还肯定了她返乡的做法,是双重的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除了这句用铅笔写在日记上的批语,主席还在一张横格纸上给李敏和李讷写了一句话,是在叮嘱这姐妹两人要把日记看两遍,李讷先看,然后交给李敏。

王桂芹知道主席在自己的日记上做了批注,心情是很激动的。她很珍惜主席的文字,便想把日记拿回来,但在听到主席的嘱咐之后,便欣然同意将日记留给这姐妹二人。

李敏也看出了王桂芹心里的想法,便把那张写了主席嘱托的横格纸留给了她,让她代为保存着,先做个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上面说的两处批注外,主席还在日记上留下了两句说可以在报刊上发表的话。一句是在日记第一页的左边,另一句则是在日记的最后一页。

有了这样的鼓励,王桂芹还是没有马上把日记寄送出去。她当时的想法很单纯,觉得受了主席的肯定,又去发表,好像太出风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她经过很久的一番犹豫,才决定将日记抄写下来,寄给一家报社投稿,没想到被拒绝了。主席知道后,从中撮合,捎话说可以送到《中国青年》杂志,才让这份日记终于得以顺利发表了。

而主席那句“每年暑假回乡一次,极为有益”的批语,也刊登到了文章前面,这下全国人民都知道这篇文章是得到了主席肯定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