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毋庸置疑:科学的历史就是变革的历史。从古到今,人类一次又一次突破狭隘的视角,逐步发现世界的真相。“地球是平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以恒星和行星为主”等等,这些观点在几个世纪之前都是合情合理的,没有几个人会去怀疑。但是现在,我们会觉得那些想法十分低级。可以肯定的是,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多变革会发生,我们现在所接受的一些观点,比如相对论、量子理论、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可能会被令人惊异的新观点所颠覆或取代,也许200年之后的人再看我们,就如同我们看原始人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们的科学似乎又到了需要变革的关键节点。微观上,自2012年发现“上帝粒子”之后再无进展;宏观上,物理学家被宇宙中的暗物质暗能量所困而止步不前。尤其是暗物质,最早自20世纪20年代被人提出,到20世纪60年代真正引起关注,再到21世纪前20年,无论在天文学、宇宙学还是物理学,科学家们手段用尽,却始终难觅它的踪影。尽管科学家可以肯定暗物质真实存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星系的特性。但是暗物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新的基本粒子?还是一种稳定的电中性残留物质?或者是微型黑洞?甚至来自额外维度?谁也说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家最开始设想暗物质是由一种具有弱能标质量的新型基本粒子构成,期望能够在大型强子对撞机(欧洲核子中心的LHC)中发现它。但是,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进行的所有粒子粉碎实验中,迄今为止都没能发现暗物质粒子。除了寄希望于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物理学家还开发出了其他一系列的直接搜寻暗物质的实验,这类实验包括“低温暗物质搜寻计划”(CDMS)、超导温度计探测稀有事件(CRESST)、地下WIMP探测器(EDELWEISS)、大型地下氙实验(LUX)、ZEPLIN计划和氩暗物质实验(ArDM)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UX项目

这一系列实验的特点是极低温、使用惰性液体、装置极其灵敏、地下埋深极深,当然耗资也都不是小数目。这些装置最浅的距地表750米,位于苏丹;最深的距地表3000米,位于意大利。全球目前有上千位科学家紧盯着那些地下深处的实验装置,期待能记录到一次暗物质事件的信号,但很遗憾,到目前为止它并没有发生。另外,一些间接探测暗物质的实验也在同时进行中,那就是在太空中或地面上间接探测。科学家认为,暗物质虽然貌似很稀薄,但它偶尔会与同类型的粒子或者它的反粒子发生湮灭,这种现象只要发生就可以被检测到。但与其他实验一样,目前毫无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IGO项目

LHC的首席工程师林恩·埃文斯曾在一次暗物质会议上开玩笑说,“物理学家们在“暗黑”中白忙活了几十年”,而今天的一些物理学家们表示,“没想到寻找暗物质会这么难!”因此,有科学家建议,应重新审视今天的关于暗物质性质的理论,也应重新审视我们宇宙的早期历史,甚至宇宙的起源。传统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也许将被改写,因为未能探测到占宇宙物质和能量总量的27%的暗物质粒子,也许表明宇宙的起源可能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