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日菲对中国发出前所未有的错误和危险信号之后,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庞大政商代表团访华,而且一待就是三天,朔尔茨中国突然的态度转变引发了美媒的警惕,《华尔街日报》对整个欧洲的立场表达了担忧。

日前,美国、日本和菲律宾三国领导人在美国聚首,三方在亚太地区尤其是南海地区成立了一个新的遏华小圈子。拜登干到快下台,终于在印太战略上取得了进步,但他还没来得及高兴,自己的大西洋盟友那边又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德国这次的访华阵容堪称豪华,不仅负责环境、农业、交通的三名内阁部长来了,奔驰、宝马、巴斯夫等德国汽车和化工企业的10多名高管也来了。他们一待就是三天,而且将在三天内辗转重庆、上海、北京三地,显示出德国对两国贸易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创下了本届德国政府新纪录。

这是朔尔茨上任后第二次访华,第一次是在2022年11月。这两次对比起来,可以看出德国对中国的态度有了明显了转向。上一次,他仅在中国停留了短短一天。朔尔茨上台以来,德国没能延续默克尔政府的政治遗产,在对华路线上出现了偏差。德国和美国越来越靠近,朔尔茨附和美国,认同应该摆脱对华所谓“依赖”,重组供应链、产业链,还抛出了“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在这样的外交背景下,朔尔茨上任以来首次访华,当时俄乌冲突正酣,整个西方对华舆论十分敌对,朔尔茨因此遭到了各方的质疑,那次的访问过后,中德关系虽然得以修复,但总体上还是因为各种因素没能重回默克尔时期的巅峰。

过去的一年多,中国和欧盟有关“脱钩”和反补贴问题分歧摩擦愈演愈烈,德国还出台了首个“中国战略”文件,声称中国是所谓“系统性竞争对手”,提出要对华经济“去风险”。但世事变化无常,朔尔茨和整个欧洲意识到,比起捕风捉影的“中国威胁”,一个更大的危机正在靠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因前总统特朗普在民调中风头太盛,很有可能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战胜拜登,欧洲国家忍不住开始重新衡量自己的对华政策和对美政策。特朗普政府时期,美欧关系远没有如今这般“相亲相爱”,甚至可以说刀光剑影。欧洲和中国不像中美,没有地缘政治矛盾,也没有美国想象中的“深仇大恨”,反之,中欧还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德国作为中国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对这一点认知最为清晰,所以朔尔茨对这次中国之行为何这么重视就有了答案。《华尔街日报》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欧洲重新向中国靠拢的标志。坦白讲,这种担心不无道理,4月1日,法国外长塞茹尔也访问了中国,他当场表态不寻求对华“脱钩”贸易,和德国一样,法国同样期盼和中国的双边贸易是“健康且可持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也作出了不同以往的选择。近段时间以来,美国试图在芯片半导体领域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的限制,德国和荷兰都遭受了新一轮压力。荷兰被要求不许对中国提供维修服务。但不仅德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美方提议,荷兰也一直还在抵抗美国的压力。

不久之前荷兰首相吕特访华时就承诺,会确保限制措施不会只是针对每一国家。彭博社13日报道,荷兰方面拒绝制裁中国,到目前为止还在争取时间,想等着看这次的美国大选究竟谁能获胜,其结果又会给限制措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已经意识到,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没有地缘战略矛盾。中国的崛起对欧洲来说也是机遇而非“风险”,在这样的认知指引下,中欧关系就有望重回正轨,希望《华尔街日报》的预言能够成真,朔尔茨此行能为其他欧洲国家也带来思考,开启中欧关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