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房不认贷”从最初的试点,到如今的全国推行,力度之大,令人惊讶。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持续增加,将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针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上海、合肥、深圳等地宣布加强二手房交易监管。

这些政策,都直指目前热门的改善型住宅、豪宅、学区房等热点产品。其目的非常明显,就是打压投机炒作,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政策会给“楼市三大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023年7月,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中,提到具备购房资格的居民家庭,名下无住房且无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的,购买普通自住房的执行现行首套房房贷政策

“认房不认贷”,意味着只要购房者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套住房,或有1套住房且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均不能享受首套房贷款利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理解,这就意味着,只要你买过一套房,无论结清与否,无论是否卖掉,哪怕你只有一套房子,再买房,都要按照二套房的标准来算。

而“认房不认贷”从试点,到如今的全国推行,也就意味着,之前因为“认房不认贷”而入手的改善型住房(非刚需房)、豪宅、学区房等,要开始承受更高的成本了。

以北京为例,当下的“认房不认贷”相当于,换房客需要按照二套房计算利息和税费。

以一套500万的房子为例,贷款30年,利率4.9%的情况下,月供为1826元。

如果“认房不认贷”,按照二套房计算,月供变为2016元。

利息支出增加了408元,每月多还334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认房不认贷”对于改善型住房的购房者来说是好事情,可以有效降低换房成本。

毕竟,过去只要名下没有其他房产,或者没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就可以按照首套房来享受贷款优惠。

但是,一旦买了房又卖了房,再买新房,就要按照二套房计算。

尤其是投资客,通过一买一卖,房产证到手就立刻卖出,再买新房,这样操作几轮之后,最终还是变相成为了二套房的受益者。

所以,“认房不认贷”的出台,间接提高了改善型住房的门槛,挤出了一部分投资客。

而对于“有1套住房且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的购房者来说,则需要根据“认房不认贷”的规定,重新办理贷款合同。

不过,“认房不认贷”后,对于学区房的影响,却有些不一样。

由于“认房不认贷”不区分“全款购房”和“按揭购房”,这也就意味着,学区房的名额,也有可能随着每一笔“认房不认贷”的贷款,而被冻结几个。

因为,只要“认房不认贷”,银行就会把房子的信息录入征信系统,并进行核查。

一旦家长为孩子上学,以学区房作为抵押申请到了贷款,其他家庭想以学区房为抵押申请贷款,就无法获得审批。

其实,“认房不认贷”的政策雏形,可以追溯到20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住建部、央行、原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即“认房不认贷”。

通知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对购房人的购房资格审核,要以房屋产权登记信息、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和共同还款人)名下的房屋登记信息为准。

虽然“认房不认贷”并未真正实行6年,但“认房不认贷”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

此后,热点城市纷纷出台调控政策,坚持“认房不认贷”。

比如北京的“认房不认贷”,只认全国范围内的房产;

广州的“认房不认贷”,既认全国范围内的房产,也认全市范围内的房产;

深圳的“认房不认贷”,既认全国范围内的房产,也认全市范围内的房产,还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商服类物业。

而上海和合肥的“认房不认贷”,则是信息核验上的区别。

上海只认有房产证的房子;

合肥只认有房产证和网签记录的房子。

由此可见,“认房不认贷”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打压投机炒作。

因为,只要购房者名下有一套房,不管该房是买来住的,还是投资的,还是以他人名义买的,只要再次买房,就要按照二套房计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想而知,这一政策出台后,那些原本打算将多余房产作为投资,转手再卖的小投资者们,会受到非常大的打击。

因为,“认房不认贷”后,多套房子的投资者,不仅要按照二套房计算利息和税费,还要承担“因贷款逾期等原因产生的罚息”等额外费用。

所以,“认房不认贷”的出台,对于投机炒作的房产投资者来说,非常不利。

而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认房不认贷”则大大降低了换房成本。

因为,只要名下没有其他房产,或者没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就可以按照首套房来享受贷款优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认房不认贷”并不意味着“认钱不认贷”。

如果有钱一次性付款,全款买二手房,还是可以享受首套房优惠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