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网络上产生了一个热门“书法话题”,那就是当代人的水平,是否超越古人,大部分网友选择“否”,确实古人自幼接触“琴棋书画”,艺术学养高,日常练习勤奋刻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文献记载,赵子昂“日书万字而精气不衰”,文征明“独临写千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甚至康里巎巎“余一日写三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

而现代学书者,普遍心态浮躁、急于求成,难以静下来心临摹,或者钻研每一笔的精微处理,行笔直来直去,点画单调、纤弱,带有庸脂俗粉的浅薄之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一项“童子功”,都无法相提并论,更不用说笔法灵动性、艺术格调等,若想超越古人,好比痴人说梦,到头皆为一场空,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例如南开大学一位教授写的字,能与“书圣”媲美,此人就是吴玉如,1898年生于南京,5岁开始练字,最初临摹简单易学的“馆阁体”字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随着功力提升,他发现“馆阁体”用笔拘谨的问题,于是放弃“馆阁体”,高举“复古”大旗,临摹王羲之、李北海、米芾、赵子昂等名家的法帖。

由此参透精悍的“二王”笔法,练就一手典雅遒劲的小楷,例如欣赏1954年,抄写的《小楷千字文》,共计1010字,执笔取学于魏晋,采用“悬腕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手肘置于空中,通过手腕发力转笔,比现代人常用的手指发力,更为灵活沉劲,书写面扩大,笔画间连贯性更强,因此卷中小楷的粗细变化鲜明、多变。

例如“结”字,第一笔凝重浑实,转折处调换笔锋后,毛笔轻提,点画细劲轻灵、短小精悍,可谓意趣盎然,章法排布疏空匀和,蕴含清雅萧散的魏晋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吴玉如的传世作品,乃“文化瑰宝”,一律禁止出境参加展览,李苦禅曾称赞曰:“玉如公书文绝佳,真是千年不朽之文物,当重之宝之”,王遐举也说:“品在王内史(即王羲之)、颜真卿之间”,冠以“当代书圣”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现代网络上的“印刷体”、“美术字”,吴玉如此作“楷法”详尽,点画规范标准,还不乏灵动曼妙之姿,不会产生拘谨、死板之病,网络大师不及他一成功力,非常值得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常临摹此作,可以夯实基本功,下笔精准稳健,强化内在筋骨,还能丰富外层血肉,初步领悟“二王”笔法,感受古人用笔之妙,之后临摹晋唐法帖时,以此顺藤摸瓜,领先众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