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籍山东省日照县涛雒镇涛雒四村的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传玺,本已在县城上简易师范学校,为了上官办中学,1945年8月从涛雒街里逃难至青岛,从此在青岛打工生存、求学进取,参加革命活动,经过个人不懈努力,逐步成长为中学生、大学生、人民教师、国家干部的传奇经历,1957年2月,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离开青岛,期间长达十一年。

前辈的人生轨迹,是时代的缩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突如其来的苦难面前,不向命运屈服,坚定信念,自己去努力,去改变。风雨之后见彩虹。

他的回忆分两个阶段,即青岛解放前四年和解放后七年半时间,他在第一部分中回忆:

3、成立“长风社”,积极参加以“反南迁〞为中心任务的护校斗争,迎接解放。

我在苏北时期,看过一些书报,听过一些舆论,也对自己在青岛的一些经历进行过反思总结,这些都对我回山大复学后的思想起了极大的作用。

我复学后,被编入中文系一年级,被选为班代表,负责与山大学生自治会联系。

9月初,我发起成立进步社团“长风社”,自愿入社的社员有我们的全班同学、中文系二年级和外文系同学,还有青岛女中的两名高二女生,约有30人。

我被选为社长,下分五股,各有股长,主要活动为组织社员学习进步书刊,唱革命歌曲,出墙报,参加校内的大型学生活动。

1949年3月,我班女生、社员刘卓约我谈话,她是中共琴岛市委山东大学地下工作组(组长马绪登)的成员。

从此时开始,我通过她,接受地下工作组领导,带领“长风社”,参加山大的“反南迁〞护校斗争。

我改组了“长风社”的领导班子,我仍为社长,增选刘卓为副社长,以加强领导。

不久,校学生自治会换届改选,进步社团在地下党的指导下,组成了几个强大的竞选团,以与反动势力对抗竞选。

我社与“海风社”合组为“小百姓竞选团”,支持“磐石竞选团”,夺得竞选的胜利。

在新一届自治会中,刘卓被选为自治会副主席,我任自治会总务股干事。

自治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地下党的领导下,通过各进步社团和各系各班,发动群众,揭露、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策划将山大“南迁”的阴谋,坚决“护校〞。

自治会原拟准备在5月1日至7日,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红五月”纪念周,借“五一〞、“五四”、“五七”等几个节日,以扩大革命的宣传。

后因反动当局要乘机镇压迫害,我们接受地下党指示,改为组织团社出“联合墙报",以表达纪念"五一"、"五四",迎接新时代到来的决心。

墙报木板,由我们自治会总务股负责在图书馆门前建立,用木架钉大张三合板制成,宽1米半,长百余米。

4月30日,各社团贴出了各自的墙报,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宛如彩龙挂壁,气如长虹。

我社的刊名"长风",绘巨型帆船航行在大海之上,象征"乘长风破万里浪"。

"社论"由刘卓执笔,首篇是我写的一首名为《怒吼吧,五月》的诗歌,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伟大壮举。

联合墙报贴出后,震动了全校,墙报前挤满了人,有些人边看边议,盛况空前。

可是反动当局恼羞成怒,更加紧对山大的监控与施压,白色恐怖笼罩整个山大,迫害、抓人之事随时会发生。

根据地下党指示,刘卓等人先后转移到胶东解放区,我仍坚守岗位,白天在校组织护校斗争,夜晚到校外安全处觅宿。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6月2日青岛解放。

二、后7年半,春风化雨,健康成长

后7年半(1949年6月2日﹣1957年2月),青岛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百废俱兴,蒸蒸日上。我的生活可分为四个阶段。

1.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转入山大新设历史系学习。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长风社恢复了正常活动。

在驻校军代表和中共市委驻校工作组的领导下,组织社员学习《约法八章》和进步文件,参与组织学校的"欢庆周"工作,组织慰问解放军和工厂工人。

在这些活动中,长风社承担了演出《兄妹开荒》、《炮台村》及一些唱歌舞蹈等节目。

7月中旬至8月中旬,山大举办全体师生员工都参加的"夏令学园",长风社参与部分组织工作,还以本社社员为主体,组织中文系教师和部分同学参加学习。

8月中旬,山大开始"建团",我与刘卓被批准为山东大学的第一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全校入团的共有20人。

我们与青岛市的第一批团员在青岛电影院一起举行入团大会,宣誓时的监视人是地下时期的原青岛市委书记,这时的市委组织部长宋子成同志。

9月初,全校开学上课。

根据上级指示:长风社与校内其他进步社团解散,社员们各回本系本班,团结同学,共同进步。长风社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刘卓转到水产系学习,我转到历史系学习。我后来到昌潍地区参加土改,一个月后回校。

2、到私立文德女中,任政治教员。接管文德,任副教导主任。

1951年2月,我接到通知,青岛市教育局派我到青岛私立文德女中任政治教员。

文德是1932年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一所私立女子中学。

校长、教导主任、教师等均由教会或校方自行聘任,与政府无关。

解放初期,情况仍是如此,但按照规定,政府有权派政治教员进校任教。

我在文德女中除教授高中政治课外,还兼教历史课,并兼任青年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辅导员。

这年秋天,国家收回教育主权,学校脱离教会。

次年春季,学校由政府接管,改名为山东省青岛第八中学,并派来新的校长,我被任命为副教导主任。

7月,我作为青岛中等学校的代表,出席"青岛团代会议"。

9月,又被选为青岛市教育界代表,出席"市第一届劳模代表大会"。

3、调任第七中学副教导主任兼第一机关干部业余中学教导主任。

1953年3月,我被调到青岛第七中学(原私立圣功女子中学)任副教导主任兼青岛市第一机关干部中学教导主任。

我很看重业余学习,对青年教职员的进修也很关心。

1951年9月和12月,《光明日报·历史教学》副刊发表过我的两篇署名文章。

1954年10月,山大《文史哲》发表我的《项羽论评》一文。由于这些文章都与中学的历史和语文教学有直接关系,因之有较大影响。

1955年4月,青岛中学党委、团市委举办"青年教师自学经验交流大会",请我在大会上介绍个人进修的自学经验,报告后还组织讨论和大会发言,这对我是很大的信任和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

4.调任第四中学教导主任,考取北大博士研究生。来京三个月后,接到青岛的平反通知。

1956年7月上旬,青岛市教育局调我到山东省党校学习哲学,时间近两个月,说是培养干部。

课讲得很好,副校长讲"辩证唯物主义",教务长讲"历史唯物主义"。

8月底回青,教育局又调我到青岛第四中学任教务主任。9月份评级,我被评为国家干部17级(中学干部4级)。

不过此时,我已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秦汉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了,导师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次年(1957年)2月中旬,我离开青岛四中,到北大报到。

我在青岛11年多的生活经历内容丰富,中国共产党对我的启蒙、引导、培养,我永远不会忘记。

山大、文德(八中)、七中、四中的同伴、教师、学生对我都有感情,也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之间许多往事,编织成了我的一段意味深厚的生活史,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