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周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了在做语文预习()时,不建议使用预习书,看似加快了预习时间,增加了预习的知识容量,实则会让孩子养成不主动思考的习惯,长远来看不利于他们的语文学习。

大家也针对这个现象在后台留言里发表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当然也有一些疑问,如数学是否需要预习,如何预习,语文为什么要做预习,预习哪些内容,是否可以提前在假期统一预习等。

看了后台留言,我发现大家对于预习的确有很多疑问,接下来我就分别和大家聊一聊数学和语文的预习安排,今天这篇文章先来聊数学的预习。

我今天和大家聊的数学预习,单纯指以课本知识为标准,每节新授课之前,孩子翻看课本内容,有目的的了解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而非系统性的跟随课程超前学习,或者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后的深度学习。关于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也会在后续的文中和大家分享。

PART.01

数学学科除个别特殊知识点外,是不主张预习的

1.小学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不存在提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的情况。 教学过程中,的确有家长给我反馈过,孩子说上课听不懂,提出是否每节课都让孩子提前先预习再听讲,这样是不是就能听懂了。

其实小学数学相关知识孩子听不懂的症结不在于预习,而是应该把时间拿出来复习旧知。数学学习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一个新知识孩子听不懂,无非是前面有欠缺,影响了对于新知的理解,或者是上课听讲出了问题,无论是什么原因,预习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有孩子到了中高年级,计算还总是出很多问题,速度也跟不上,究其原因,通常是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就不熟练,加强做一年级的计算练习,就能很快改善。

2.数学书上例题的呈现非常简单,只有例题和解答,中间的思考过程是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带孩子经历的,这个过程也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提高孩子数学素养的关键,而 自己预习就会出现“问题-结果”的学习过程,缺少自己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数学题目的答案相对固定,孩子在预习过程中已知结果,课堂上自然会认为自己掌握了,不愿意跟着老师再从头听一遍过程,这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时间长了,对每个知识点都会一知半解,对于孩子的各科学习来说,这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PART.02

哪些数学知识需要提前预习呢?

1

老师明确提出预习要求的内容。

虽然我在咱们公号和大家做过很多分享,但始终主张孩子的学习安排,首先要遵从自己老师的要求,毕竟校内老师一直教着孩子,他才是最了解孩子,会给孩子的学习做系统性规划的人。

如果孩子老师对某个知识点布置有预习的作业,那么他的课堂讲授大概率是以孩子对知识有初步感知为起点进行授课的, 比如前些年特别火的翻转课堂,此时如果孩子没有预习,就真的会跟不上同学们思考的节奏了。

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做预习呢?切忌直接完整的看书上例题的解答过程, 像我前面说的,会缺少思考的过程;也不要依赖于教材帮这类参考书籍,里面对于知识点的剖析讲解过于详细,更适合老师或者辅导孩子的家长使用。

建议孩子看例题时,先把后面相对应的解答过程盖着,自己尝试用多种方法解题:讲道理、摆学具、画图和列算式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后,再看例题给出的对应答案,与自己的方法进行对比补充。不建议预习的同时做课后练习题,此时自己的做题思路可能还不够规范,不如第二天老师讲解后,对知识有了系统准确的认知,再做题强化方法

2

一些需要提前准备的综合实践类学习任务。

现在的数学学习,越来越关注孩子生活经验的积累,老师的关注点也要跟随课标的修订而不断改进。比如大数据时代,对孩子的数据意识要求提高,以前讲相关统计的知识,我们通常会按照课本编排进行,但 现在更多老师关注统计意识形成的全过程,会让孩子课前先统计一些相关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滴水试验需要孩子提前对身边浪费水的行为做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录蒜苗的涨势,必须提前准备,在家里栽上蒜苗,每天做好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平面图设计,孩子就要先多观察小区、公园和景区的平面图等,并对需要绘制平面图的场所进行实地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相关活动,需要孩子在课前进行,上课时带着自己在活动中收集的数据,总结的经验开始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此类课程应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

3

需多体验才能感知的知识点。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很多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比如认识时间、人民币、各种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等,孩子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孩子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会遇到一个难点-认识千米。我每次教二年级讲这部分知识,孩子都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一类孩子不需过多讲解,就能很好的感知这个长度单位,还有一部分孩子则总也弄不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讲这个知识点,我们都会走出教室,先去学校操场上计时走一走、跑一跑,再走出校园,借助提前手机导航上搜索出的1千米距离,在实际的行走路线中感知1千米有多远。

后来为了让学生增加更多的体验,再讲这部分内容,我都会在新授课之前的一个周末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借助手机导航确定几段1千米的路程,和家长一起用走路、跑步、骑自行等多种方式进行感知,并做好记录。

1千米的学习对孩子来说难在他们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体验,它不像1米、1分米这样的长度,我们可以看到摸到,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比一比。越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就更需要我们刻意而为之,引导孩子增加生活中的体验。

这些生活体验,我们可以等学到时提前预习,其实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渗透,少量多次的体验一定比一次性大量体验的效果好。

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了关于数学预习的一些想法,首先小学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大部分知识不需要预习,但特殊情况还是要区别对待,比如有些老师根据自己的讲课习惯,会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还有综合实践类活动与某些和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需要孩子增加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更好的理解新知。大家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都可以留言给我哦。

小周老师说小学课内数学,除了一些特定的知识点,大多没必要预习,如果孩子学新课吃力,更重要的是往前面查缺补漏,我是赞同的。

我身边有个男孩儿,很熟悉,绝对不是道听途说那种案例。他在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时,家长发现写作业时有些题不会,就找校外老师来带他学习。老师发现,五年级上学期了,那孩子四年级,三年级,甚至二年级的知识点有些都不太理解。于是家长急了,直接给孩子从郑州的佛系名校转走了,去到了一个管理很严格,对学习抓很紧的学校,每周语数英再各加一次一个半小时的一对一去补课。五年级那一年,把前面几年的知识都补齐,六年级上学期,把六年级知识都学完,六年级下学期,就是冲各个知名初中实验班的an考(数学基本都是奥数,比校内难几个等级),第一批就47中实验班保底了,还在往更好的学校冲击。

那个孩子的情况可能不好复制,但校内数学知识很简单,不需要预习也能掌握,这点儿不需要怀疑。

但现在很多孩子,可能在数学学习上所做的,并不是校内的简单预习,而是远超校内节奏的学习。关于这点儿,我昨天也和小周老师有些讨论,那可能是我更关心的点,毕竟小七的数学启蒙,玩中学着,英文练习册刷着玩,也基本到大班水平了,后面到底该咋办,我也拿不准。而孩子已经上到小学,并且有择校目标的孩子,可能会更急迫。不过小周老师已经说后面会进行持续的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有什么具体的问题,也可以评论留言给小周老师哦。

Read More

育儿干货I好物分享I诚意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