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了2024年首批学术不端行为,同济大学等15所高校存在学术造假行为,涉及论文32篇;让人痛心疾首。都在问,年年都在通报,为何屡禁不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报的15高校中,985与211高校成为重灾区,医学院造假也比较严重。15校中,有5所985高校,4所211高校榜上有名,可见名校学术造假一样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学院一向是学术不端的高发地方。本次有5所医学院名列其中。部分985与211高校,也有医学院存在造假的行为;只不过医学院是这些名校的二级学院,从校名上感受不到。

江南大学是位于无锡的211高校,办学实力非常强;然而在通报中,该校有12篇论文牵涉其中,说明什么情况呢?该校在学术道德管理上,已经完全失控了,管理已经仅是口头上;如此多的论文造假被通报,要说在管理规范的地方,校管理层会被一锅端的,你看见该校有被处罚的领导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填报页面显示,山东大学有6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西交大有4篇,中南大学有两篇,华北电力6篇,再结合江南大学的12篇,可见造假的重灾区都在985与211高校,为什么呢?

一、名校的人才层次、实验室资源,从事的学术活动比较多,产生的科研成果相应要多;造假的概率要高很多。

二、高校人才认定与晋升是要学术成果的,特别是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部分“教授”能力不够,为了晋升,只有去造假,浑水摸鱼来提升自己的科研地位。

三、校领导与院领导需要政绩,鼓励老师多做科研,多发表文章;对于学术造假走“灯下黑”路线;出事了是老师行为,成功了老师与校领导都大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于今年的学术不端行为通报,年年都有好几次,为什么会屡禁不止呢?这里就牵涉到利益与惩罚力度。填报后仅是对责任人象征处理一下,限制几年不能参加学术活动,不能晋升,这样的处罚太轻了,学术不端老师的饭碗还在,震慑效果几乎为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江南大学、山东大学与西交大等校的多人不端行为,要是在欧美名校,不光是涉事教授在圈内混不下去,校长会因管理不到位,要引咎辞职的。而我们的处罚,仅牵涉当事人,效果会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末总结

学术不端是世界性难题,国外高校也存在学术造假的行为,但是情况没有我们严重。Hindawi旗下的学术期刊,在2023年撤销的国内论文有好几千篇,众多国内知名高校牵涉其中,震撼了国内学术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学术造假情况呢?主要是奖惩制度不健全。惩罚都是零容忍,实际都是轻飘飘的;因学术造假被扫地出门的人很少,都是忍几年就活了的情况;校长与院长的前途一点不受影响,这样的处罚会有效果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不端不是不能遏制,而是牵涉的利益太多,无法重处才是屡禁不止的根本;试一下一票否决制就知道效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