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志愿军于1950年跨过鸭绿江援助朝鲜抵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自此之后,中朝关系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双方交往密切。然而1965年左右,两国间突然矛盾丛生,关系陷入恶化

那么当时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都发生了什么事,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历史背景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朝两国的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均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中苏在1958年关系就开始破裂,双方在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分歧。而且我国国内逐渐进入特殊时期,政治局势动荡。而朝鲜方面,新的苏联领导人加大了对朝方的军事、经济援助,双方关系不断升温

最开始,金日成是想着在中苏间保持平衡的,也就是等距离外交政策。然而随着苏联对朝鲜的不断援助,朝方的天平逐渐偏向了苏联那侧。而且在苏共二十三大会议上,朝鲜派出代表团参访,甚至还批评了中国破坏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很明显,在中苏交恶的情况下,朝鲜选边站队了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转机到来

除了国家领导层面的,中朝边界也爆发了一定冲突。特殊年代开始后,那些所谓的造反派时常会爆发激烈行为,该行径让朝鲜感到了危险,尽管金日成没有公开表示抗议,但这些摩擦都使彼此间关系愈发恶化。可以说从1965到1969之间,中朝两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文化均陷入停滞,双方的信任降为冰点。

更夸张的是,在中朝边境地区,双方都开着广播,各自进行政治宣传,抨击对方的行为。不仅如此,两国还分别在大使馆张贴标语,一个坚决反对修正主义,一个反对破坏社会主义阵营团结。1969年中旬,朝鲜率先在中朝边境屯兵,构建暗堡,似乎在为应对战争而做准备。这种类似于备战的过度表现,是中朝建交这么多年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然而几个月后,转机就来了。首先就是朝鲜半岛局势开始紧张,韩国蠢蠢欲动,朝方需要中国的支持。另一方面,中苏珍宝岛战争爆发,我军击退了苏联方面的一次次进攻,这让我国提升了国际地位。综合上述两个原因,双方关系逐渐回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重回正轨

当年10月,朝鲜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我国建国二十周年庆祝活动。这次出访,向外界释放了中朝回暖的重要信号。接下来的197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访问了朝鲜,与金日成进行了长达12个小时的会谈。本次会面,双方态度坦诚、讨论问题相当深入,阐明了彼此的历史纽带和友谊,确立了下一阶段中朝关系的发展方向。

此次会议后,金日成又回访中国,双方肯定了彼此关系的重要性,表明要为此努力的决心,并且签订了一系列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可以说经此一役,双方都意识到维系中朝关系是一件对国内、国际都重要的大事。金日成曾在访问中表示,朝鲜在国际复杂局势中并不愿意失去中国这样的强大盟友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看到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国家间的友谊非常脆弱,随时可能因为外部局势和内部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哪怕是曾经无比亲近的邻国,苏联、朝鲜,也会因利益而分道扬镳。抗美援朝战役中,我国为击退美韩联军作出了巨大牺牲,无数人死在了异国他乡。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朝鲜对苏联政治、军事依赖的不断加深,导致朝鲜选边站队与中国关系陷入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日成当时的选择的确是目光短浅,缺少长远考虑的。好在后期,他看懂了国际局势,重新做出了决策。其实任何国家都可能因为复杂原因产生矛盾和分歧,这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双方对彼此足够重视,以共同利益为重,就能找到最大公约数去处理好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