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凭借持续的科技创新,有力颠覆了以往由国际汽车巨头掌控的传统燃油车市场竞争格局,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并作为孕育新型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树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那么,在这一波浪潮中,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从挑战者跃升为全球舞台上的佼佼者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汽车出口结构中,每三辆出口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电动汽车。这样的迅猛发展不禁引人深思:中国电动汽车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扶持、产业链整合等一系列举措,在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同时,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电动汽车长途行驶不再忧虑续航里程的时代是否已经触手可及了呢?

01 原来100多年前电动汽车是主流!

电动汽车虽看似是一项当代革新,实则其历史根基深厚,早在一个多世纪前便已步入人类生活。据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同时也是世界电动汽车协会创办人的陈清泉所述,首款得到广泛认可的电动汽车诞生于1832年至1839年间,这一时间节点显著早于内燃机汽车的问世,两者相隔了五十多年的时间跨度。

在20世纪初的1900年至1912年期间,美国的道路上行驶着三分之一数量的车辆皆为电力驱动,电动汽车以其卓越的性价比、亲民的价格以及相比复杂内燃机更为简易的电动机制胜市场,尤其深受当时追求潮流的女性消费者喜爱。

然而,随着燃油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与普及,电动汽车在一段时间内仿佛淡出了主流舞台,沉寂在时代的角落。直至20世纪70年代,当石油危机引发了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加之环保观念的日益增强和科技领域的突破进展,电动汽车才得以重焕生机,再度回归公众的关注焦点,并逐步走向普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换道超车”!中国电动汽车 是如何逆袭成“世界第一”的?

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的崛起犹如疾风迅雷,不仅在产量上稳居全球首位,而且其发展模式也被誉为一种创新的战略转移。陈清泉院士对此见解独特,他认为中国并非在既有赛道上利用短暂机遇“弯道超车”,而是通过前瞻性布局与战略调整实现了“换道超车”。他表示,自己倾向于用“换道超车”这一概念来形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因为这不仅仅是利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来寻求突破,而是依托扎实的技术积累与创新策略,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产业发展道路。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是倚仗科技创新的力量,颠覆了过去由外国汽车巨头所主导的传统燃油车市场竞争模式,转而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以创新驱动的新生产力体系。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实现“逆袭”,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引导与扶持:政府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购车指标倾斜等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电动汽车市场的扩张与发展。

2. 产业链整合:通过协同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发展,中国建立了从矿产资源、核心部件制造到整车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有效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包括电池技术、电机驱动、智能网联等领域,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赶超。

4. 市场需求拉动: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节能减排的重视,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旺盛,为中国电动汽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5. 国际化布局: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积极开展全球化战略,产品和服务出口海外市场,并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成功逆袭”是基于长期战略规划、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及全球化布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03 “中国市场不可或缺” 欧美国家放缓本土电动汽车进程选择中国

近期,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未尽如人意,使得欧美地区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在本土推广新能源汽车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陷入了战略部署的“瓶颈阶段”。相比之下,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和消费需求上的强势增长态势,则令这些跨国车企愈发坚定了在中国市场上深耕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2023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创下了年产销总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的里程碑式成绩,且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首位,一举超越了日本。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板块,生产与销售数字均超过了900万辆的大关,市场渗透率更是攀升至超过30%的高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占据全球总产量的六成以上,依赖于科技创新的力量,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稳居领导地位。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成长期,要继续强化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的新时代生产力,以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对于业界而言,当下正是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窗口期。

04 喝杯咖啡电就充满了!开电动汽车不担心续航的日子还远吗?

“续航焦虑”是众多电动汽车用户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对此,陈清泉指出,我国现时的充电桩设施建设规模已跃居全球首位。尽管在二线、三线城市乃至广大乡村区域,由于基础设施尚不够健全,确实存在供应难以满足需求的现象,但这也恰恰是我国下一阶段着力改进的重点所在。

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例如采用最新的800V充电技术,能够在短短5分钟内恢复200公里的续航里程,几乎达到了“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完成充电”的高效便捷程度。而在强大电力系统的支持下,未来更有可能实现近乎“一秒补给一公里”的快速充电体验。

至于为何电动汽车被视为未来的象征,陈清泉给出的答案是它符合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这股新能源革命的洪流中,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乘风破浪,阔步前进。从单纯的电动汽车演变为智能互联汽车,进而融入智慧交通网络,进而构筑智慧城市乃至智慧社会的宏大蓝图,未来的景象已经越来越明朗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