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讯员:吴智芳 莫爱洁

“我们家三代都是做龙舟的,现在传承到了我手上,我一定会把龙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今年58岁的沈振强家住浮石镇鹭鹚洲,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安传统龙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融安工匠”荣誉获得者,看到他时,他正忙着制作龙舟工艺品,只见他用规尺丈量着一块杉木方条,用铅笔在上面标下许多标记,随后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凿空,不一会儿,一只小龙舟工艺品初见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振强(左一)正在用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方法制作龙舟龙骨主架木。

在融安县,赛龙舟有上百年的历史,龙舟赛也已成为当地传统体育活动中规模最大、深受民众喜爱的品牌赛事,是柳州乃至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各族群众体育交流的重要盛会之一。参赛团队拥有一艘勇立潮头、劈波斩浪、一马当先的龙舟十分重要,好的龙舟对制作技艺的要求也严之又严,集三代技艺精髓于一身的龙舟制作人沈振强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振强在对船体板材进行改进加工。

沈振强告诉笔者,他的爷爷曾是一名龙舟工艺人,他的父亲更是柳北地区声名远扬的“龙舟工匠”,不仅多次参赛夺冠,经其手打造出来的龙舟也被大家誉为“常胜龙舟”。受祖辈父辈的影响,加上家住鹭鹚洲,四面环水的地理位置导致人们出行只能依赖船只,自1978年始,沈振强就一边读书一边跟随父亲学做简单的木工活。有了一定基础后,1984年他就正式开始学习龙舟制作技艺,此后便与父亲一起辗转于桂北地区专门从事龙舟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振强(右)正在给龙舟刷油漆。

“手艺要传承,更要创新性传承。”沈振强自独立承接龙舟制作以来,在原有的技艺基础上,创新性改进了进水料的定型工艺和先校型后装档工序,使得他所制作的龙舟工艺更精湛,船型线条更流畅,船身受力适中,船头破水、船尾消水的效果更好。

“做龙舟第一步是要选材料。融安传统龙舟选料十分讲究,通常采用纤维柔韧、质轻、浮力强的上好糠杉,龙头要选好雕刻的樟木。舟身成型后,前后分别装上精雕细琢的龙头、龙尾,再配以五彩斑斓的颜色,栩栩如生。”聊起龙舟的制作过程,沈振强侃侃而谈。对于划着自己打造的龙舟参加比赛一事,沈振强更是直呼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振强与做好的龙舟合影。

沈振强告诉笔者,他曾参加过龙舟赛,当时盛况空前——江面锣鼓震天,岸边爆竹声、吆喝声、呐喊声齐鸣,队友们奋力划桨,舟身起伏、水花飞溅……也正因如此,沈振强希望当年融江上“百舸争流”的赛龙舟盛景能重现、多出现,龙舟制作这项非遗技艺也能够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而我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就是用匠心制作好每一艘龙舟,用匠心当好龙的‘船’人。”沈振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安传统龙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誉证书。

近年来,由沈振强设计制作的传统龙舟均作为柳州市、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龙舟大赛比赛用船。他特别制作的两艘小型龙舟,由于造型新颖美观和经久耐用,被融安县文物管理所收藏,并多次展出。此前,由沈振强作为主要传承人的融安传统龙舟制作技艺被列入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条微信为“融安县融媒体中心”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署名!

值班总编:滕以洪值班校对:黄榆婷

责任编辑:潘 毅责任校对:蒙艺曦

责任监制:莫意春

爆料、投稿、合作、领奖、咨询

联系电话: 813788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