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135届广交会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分三期举办,线上平台全年常态化运营。本届广交会展览面积155万平方米,2.86万家企业参加出口展,其中新参展企业超4300家。680家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口展。

在广交会期间,《湾财观察》推出“广交会 向‘新’力”系列多媒体报道,涉及图文报道与视频节目。结合今年国家及广东省政府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内容,“广交会 向‘新’力”专题将以“新”为关键词,围绕新质造、创新力、新趋势、新面孔、新机遇、新动能等内容推出观察和述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6日,广交会开幕第二天,到会的跨国采购商络绎不绝。展馆内亮眼的中国智造企业中,就有大量广州本土科技企业的身影。

今年,广州参展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三成。在全新的贸易环境中,这些“广州仔”如何应对变化,他们做了哪些技术攻关,来建立起技术“护城河”?且看广州科企如何乘风破浪出海。

广州仔科企用技术搭建“护城河”

据广交会方面透露,第135届广交会,广州参展企业84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三成,达到272家,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8家。

驾驶安全关系千万家。在乘用车监控摄像头技术完善的今天,货车、卡车、大巴、水泥搅拌车、拖拉机、工程机械装载机等商用车驾驶盲区的监控,还是一片蓝海。

最先想到将人工智能算法用于商用车行人和疲劳驾驶监测并投入研发的,是一家有20多年历史的广州科技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6日,在广交会B馆一展位内,一块LED屏幕呈现的行人侦测画面,吸引了不少采购商驻足。这款摄像头内置多种检测算法,为商用车提供徒步行人、电动车、自行车骑行者等目标的监测。这些目标检测还可以连接到显示器上,叠加报警标识框,及时提醒驾驶员注意盲区目标。

广州敏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石锡敏有十年大安防行业经历,但要运用到商务车,让监控识别准确,还需要海量数据学习,“把数据装到AI摄像头里,还只是第一步,要在马路上跑,进行各类场景测试,把判断不准确的改算法,提高准确率,比如能识别出有人站着,有些人是趴在地上,有些人可能是跪在地上,还有人是伸出手拍照。”投入三年时间,石锡敏自豪地说,“原来的芯片相当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经过算法进化后,它变成了成熟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技术为“护城河”,“跑”在同行前面,也是广州工业设计公司“哈士奇”的做法。在广交会A馆展位前的黄色电动助力车(也称“宽胎车”),凭借酷炫越野的外观吸引不少采购商垂询。陈健坤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仔,广美毕业的他,一开始为头部电器企业提供设计服务,所设计的产品拿过红点、IF等国际设计大奖,在服务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后,七年前他决定“向前迈进一步”,瞄准电动交通产品的出海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前这款貌似山地车实际是电动车的产品,车身采用铝合金框架,轮胎为镁合金轮毂,同时加入山地车的脚踏板两用。“现在做出来的产品用的材料是最少的,但受力最坚固。去年面世后,出口额达到2000万。从市场反响来看,今年销售额一个亿问题不大。这台车市场上已经有仿冒产品。”但陈健坤并不担忧,“我们自身的核心能力就是设计,他抄我这一款,我另一款已经出来了,就能一直走在前面。”

出海竞争:广州智造走向高端

陈健坤“用最轻的材料,造出一台骑行舒适的电动车”的想法落地花了两年。而从设计延伸产业链来做产品,挑战也不小。“要摆脱设计师的思维,回归到市场,比如消费者第一个关心的还是价格,这就涉及到成本控制,设计的同时要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很熟悉。”

除了设计攻坚,这些科企也借助了国内智造业发展的“东风”。

石锡敏说,商用车的行人侦测研发用了三年,“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神经网络大模型的学习是这2年才开始。这很关键,如果没有这块的发展,想法还只能停留在纸面。”

他展开说,人工智能包括三块,“一块是数据,一块是算力,还有一块是算法。算法我们在不断更新,数据不断从国外客户应用场景拿过来用大模型去学习。最重要的是,这两年刚好国内的小芯片算力正在发展,我们可以直接从国内采购。”

广州科技智造出海走向高端,也是广东产业集群优势发挥的缩影。

从业三十年的石锡敏回忆道,“我刚进入行业的时候,海外有一些竞业公司,现在基本都被我们超越了,他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我们有产业便利,包括像韩国、欧美这类过去的竞争对手现在都要从中国进口这种小芯片、液晶屏,而我们产业链都在这里,速度就会非常快。”

陈健坤有同样的感触。“以前提起工业设计,大家都认为国外先进,但经过这几年发展,国内工业设计水平其实和国外是持平的,像我们在广东有几家竞业公司,他们也都做得很出色。”

“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的品质排名是靠前的,以前价格产品低的形象已经转变了,我们出口的很多产品质价比都很好。接下来的五年是出海的好时机。”陈健坤认为。

广州每年遴选家硬科技企业提供帮助

“全球这个行业我们目前地位是数一数二,可以说,我们出什么产品,同行就拷贝什么。但关键是我们不断保持产品更新速度。比如同行的产品芯片相当于7岁孩童,我们研发赋予算力的智能芯片已经去到9岁了,这就是竞争力。”石锡敏自信道。

陈健坤表示,作为规模不大的科技公司,哈士奇设计的今天离不开政府对高新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公开报道显示,广州聚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赛道,每年遴选100家硬科技企业,向在其中崭露头角的企业提供帮助,对接科研资源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对接银行和资本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以“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的形式为科技企业贷款提供支持。

目前,广东拥有超7.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就在4月1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广州市24家企业上榜,位居全球第9、全国第4,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在今年的广交会上,广州科技企业必将斩获更多、更优的订单。

陈健坤还有一个更长远些的心愿,“现在的电动车最大的痛点就是着火,很多是电池质量问题引起。传统的电动车行业通常是采购电机和控制机组装的模式,电控不稳。我们现在和专业电控公司合作,研究开发一整套稳定的电控系统,它同时还能在户外作为临时电源进行放电。这款产品,我们预计今年秋交会时就能推出。”

出品:南都湾区财经新闻中心商业消费新闻部

策划:王莹

统筹:陈养凯 马建忠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