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麻曾风靡中国,但随着时代发展,它逐渐被新材料取代,也被国内市场逐渐淘汰。

然而,在南亚黄麻却成为了,农民的“救命稻草”,还被亲切地称为“黄金纤维”。

那么,是什么让这个曾在中国没落的作物,在南亚大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黄麻和中国的渊源

黄麻,这个如今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很难寻觅踪迹的植物,曾经可是广泛种植,用途多多。

据考古发现,黄麻最早可能在两汉时期,就已经传入了中国,当然也有说法是在宋代的时候。

不过无论是哪种,反正从古代开始,黄麻就深受我们的欢迎,并成为许多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古代,黄麻可谓是"无所不能",用途广泛

它结实耐磨,农民们用它来捆扎农作物,运输粮食;渔民们用它编织渔网,捕捞水产。

抽出的黄麻纤维还可以纺织成布料,老百姓用它来做衣服、被褥等。

记载中,不少地区的平民百姓身上的所谓"麻衣",其实就是用黄麻纺织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黄麻陪伴了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植物。

到了近代,黄麻在中国的种植,则是更加广泛。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我国黄麻种植面积曾达到1400多万亩,遍布大江南北。

在一些主产区,它甚至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的收获季,乡间田野上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人们在田间劳作,将一捆捆黄麻运往加工厂。

彼时的加工厂一派繁忙,机器轰鸣,工人们加工黄麻,制成各种产品,供应全国各地。

那个年代,黄麻制品随处可见,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农具到渔具,从衣物到箱包,处处有黄麻的身影。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黄麻逐渐淡出了中国人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化纤逐渐取代了黄麻布,成为做衣服的首选材料。

同时,塑料制品的普及,也替代了黄麻的许多传统用途。

再加上黄麻的种植、加工比较费工费时,经济效益不如其他经济作物,因此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与此同时,黄麻加工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的黄麻加工需要经过浸泡、发酵等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

其中含有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处理,会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

这与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相符。

为此,许多地方都出台政策,限制或禁止黄麻种植和加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麻在中国几乎绝迹,成为"稀罕物"。

如今,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很难见到,大规模种植黄麻的景象了。

黄麻,这个曾经陪伴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植物,如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被时代淘汰的"弃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偶尔在一些偏远山区,还能看到零星种植,但也多是老人在种,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干这个,又脏又累还挣不到钱的活计。

然而,当黄麻在中国日渐没落的时候,在遥远的南亚次大陆,这个曾经被视为"粗布"的植物,却一跃成为"软黄金"。

并且,摇身一变化身南亚的支柱产业,还被誉为是"救命草""希望之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亚人眼中的“黄金纤维

南亚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非常适合黄麻的生长。

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使得南亚具备发展黄麻产业的天然优势。

据史料记载,早在19世纪,南亚的黄麻产业就已初具规模。

到20世纪中叶,南亚已跃升为全球黄麻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印度为例,其黄麻种植面积和产量,长期位居世界前列,出口量和创汇额也名列前茅,远超其他经济作物。

对于南亚广大的贫困人口而言,黄麻简直就是,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大量农民依靠种植黄麻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精心耕作,培育良种,常常全家总动员,投入到黄麻种植中去。

到了收获季,金黄的麻田一望无际,农民们忙碌地收割、晾晒、加工,将一车车黄麻运往市场或加工厂,用辛勤的汗水换取收入,改善生活。

除了种植,加工黄麻也是南亚的重要产业,吸纳了大量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孟加拉国,全国有近300家黄麻加工厂,直接就业人数达30多万。

在印度,黄麻加工业更是门类众多,其中女工占很大比例。

她们虽然工资不高,但勤劳的双手撑起了,南亚黄麻产业的一片天,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据统计,印度的黄麻产业养活了,上千万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初加工到深加工,从纺织到制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这无形中带动了制造、物流、销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南亚出产的黄麻,大多出口到欧美国家,被制成坚固的缆绳,用于航运、工程等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一些欧洲设计师也青睐黄麻面料,将其视为天然环保的时尚元素。

可以说,南亚的黄麻产业,既带动了当地经济,改善了民生,又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优质产品,实现了互利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物不同命

中国和南亚在黄麻产业发展上的不同命运,反映出农业发展的差异性。

中国淘汰黄麻,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点是提质增效、绿色生态,黄麻等传统作物已不太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而对于南亚国家而言,发展黄麻产业有其必要性,它在解决就业、带动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从长远看,随着南亚工业化进程加快,黄麻产业也将面临转型升级。

一方面要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这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完全可以与南亚国家分享,开展互利共赢的南南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麻在中国和南亚的不同命运,也折射出农业发展的多样性。

一个国家农业产业的兴衰,既取决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也受制于发展理念和时代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完全可以优势互补、互学互鉴,共同应对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南亚国家农业发展,携手推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