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叫张涛,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小伙子。1974年的春天,我本来应该站在讲台上,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我爹是村里的会计,他老人家一直希望我能接他的班,但我呢,心里有个教师梦。

可就在我准备去学校报道的前一天,村里的干部突然告诉我,我的职位被他亲戚给顶了。

你们说气不气人?我当时那个火啊,就像被点燃的炮竹,一点就炸。我一气之下,写了首打油诗,把那干部和他亲戚的事儿给讽刺了一番。

没想到,这诗竟然传到了王指导员耳朵里。这位王指导员,是个老兵,对文化人特别看重。他找到我,说:“小伙子,你这诗写得不错,有没有兴趣当兵去?”

我心想,这倒是个机会。虽然当兵不是我最初的梦想,但至少能让我离开这个让人憋屈的村子。我爹一开始不太乐意,他觉得我应该继续读书,但看我那么坚决,最后还是点了头。

就这样,我成了一名新兵。入伍那天,我穿上那身军装,心里那个美啊,感觉自己就像是电影里的大英雄。但说实话,我也有点紧张,毕竟这军营和我那小教室,差别太大了。

新兵训练营的生活,那叫一个苦啊。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跑步、训练、学习军事理论,忙得不亦乐乎。但我发现,我这文化水平在这儿还挺吃香的。指导员看我写得一手好字,就让我负责写通讯稿,把我们连的训练情况和战士们的风采记录下来。

我这人,虽然脾气直,但对待工作那是一丝不苟。每次写通讯稿,我都力求真实,把战友们训练的辛苦和他们的笑容都记录下来。慢慢地,我在连里也有了点小名气,战友们都说我是“文化人”,有啥不懂的都来问我。

就这样,我在军营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虽然每天还是累得跟狗似的,但心里那个痛快啊,感觉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且,我还发现,这军营里的兄弟们,虽然粗犷,但一个个都是热心肠,有啥困难大家都互相帮忙。

这就是我入伍的开始,一个意外的机会,让我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接下来的故事,更是精彩,你们别急,我慢慢给你们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笔杆子

行,咱们接着聊。新兵训练营的日子,那可真是五味杂陈。每天除了体能训练,还得学习战术知识,脑袋和身体都得跟上节奏。

我这人吧,虽然体能一般,但写东西还算拿手。这不,指导员看我写得挺溜,就让我负责咱们连的通讯稿。

我那时候,可真是个“笔杆子”。每天训练完,别人都累得只想躺平,我还得琢磨怎么把咱们连的点点滴滴写得生动有趣。

我得说,这活儿真不轻松,但我也乐在其中。我得把战友们训练的汗水,他们脸上的笑容,还有那些小故事,都一一记录下来。

我记得有一次,咱们连的一个小兄弟在障碍赛中摔了一跤,膝盖都磕破了,但他咬咬牙,硬是坚持跑到了终点。我把这事儿写进了通讯稿,还特意强调了他的坚持和勇气。那篇文章一出,咱们连长都夸我写得好,说我是咱们连的“文化使者”。

在训练营里,我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我不仅写通讯稿,还帮战友们写家信。有些战友文化水平不高,写信回家总是犯难,我就耐心地一句一句教他们,有时候干脆就代笔。这样一来,我在连里的人缘也好了不少,大家都说我是“有学问的好兄弟”。

别看我平时文文静静的,但我对待战友可是真心实意。有一次,一个新兵因为想家,晚上偷偷躲在被窝里哭。我察觉到了,就过去跟他聊天,安慰他。

我跟他说,咱们虽然离开了家,但这里也是我们的家,战友就是兄弟。那小子听了,感动得不行,从那以后,我俩就成了铁哥们。

在新兵训练营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锻炼了身体,也磨练了意志。我学会了怎么在团队中生存,怎么与人相处。

我也逐渐明白,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生活中,文化和知识都是我不可或缺的武器。这段经历,对我影响深远,也为我后来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汽车连

说到汽车连的日子,那可真是又爱又恨。我这个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孩子,对汽车这东西一窍不通。

刚开始的时候,我站在那大铁盒子面前,就像个傻子一样,连怎么启动都不知道。但是,我这人就是这样,越是不懂的东西,我越想弄明白。

老班长看我挺有干劲的,就特别关照我。他教我怎么检查发动机,怎么换轮胎,怎么维修那些小毛病。

我就像块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着这些新知识。我不仅在训练场上认真学,回到宿舍还自己翻书,研究那些复杂的机械原理。

你们知道吗?那时候的条件可艰苦了,夏天热得像个大蒸笼,冬天冷得能冻掉下巴。但我就是不服输,越是困难,我越要上。我跟着老班长,一步步从最基本的操作学起,到后来,我也能独立驾驶,甚至处理一些突发的故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汽车连的表现,也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一次,连里的一辆卡车在执行任务时突然抛锚了,那时候离目的地还有好几十里地呢。我一看这情况,心里虽然有点慌,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我检查了一下,发现是油路堵了,于是我就地取材,用身边的工具清理了一下。没一会儿,那车就重新启动了。那次事件后,连长在全连面前表扬了我,说我这小伙子不仅有文化,还能动手,是个“技术流”。

我在汽车连的这几年,不仅学了不少技术,还参加了不少比赛。记得有一次,连里组织了一次驾驶技能大赛,我凭着自己的实力,硬是拿下了第二名。那奖杯虽然不大,但在我眼里,它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它证明了我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汽车连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面对困难不退缩。我知道,无论是修车还是生活,只要你肯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自信。

四、邂逅

时间一晃就到了1978年的秋天,那时候我已经是个提了干的老兵了。拿着一个月的探亲假,我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想想能回家看看爸妈,心里那个美啊,就像是吃了蜜一样甜。

上了火车,我找了个靠窗的座位,打算一路上看着风景回家。那时候的火车,你们懂的,绿皮车,慢悠悠的,但是有种特别的情调。车上的人多得很,有背着大包小包的商人,有满脸风霜的农民大哥,还有几个穿着军装的战友。

就在我准备打个盹的时候,火车靠站,上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我看老人家腿脚不便,二话不说就站起来让座。结果,我这一让,就让出了一段难忘的邂逅。

我在车厢后面找了个空位坐下,旁边就是两位女军医,一个叫张华,一个叫李丽。她们俩穿着军装,看起来英姿飒爽的,旁边还放着医疗箱,一看就知道是去执行任务的。我那时候也是年轻气盛,就主动跟她们搭话,没想到一聊起来,就停不下来了。

张华和李丽都是医学院毕业的,她们说这次是去一个偏远的山村做医疗援助。我一听,心里那个佩服啊,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她们问我回家干嘛,我就把我提干的事儿跟她们说了。她们听了,眼睛都亮了,连忙恭喜我。

我们就这么聊着,从天南聊到地北,从童年趣事聊到军旅生活。我发现,张华和李丽不仅人美心善,还特别聪明,对医疗知识懂得特别多。

她们告诉我,虽然军队的生活艰苦,但她们从来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我听了,心里那个感慨啊,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做着贡献。

聊着聊着,天就亮了,火车也快到站了。我那时候真是舍不得,感觉这一路上有她们的陪伴,时间过得飞快。到了家乡的站,我依依不舍地跟她们告别。

张华突然喊住我,说要不咱们留个地址,以后好联系。我当时也是脑子一热,说了句“不用了,如果有缘,咱们还会再见的”,然后就冲她们挥挥手,下车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太年轻,不懂得珍惜。回家后,我跟我妈说起这事儿,我妈直摇头,说我错过了一段好姻缘。我当时那个后悔啊,可这世上哪儿有后悔药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母亲点拨

火车一晃一晃的,终于到了我那个小村庄。我背着包,踏出车站的那一刻,心里那个激动啊,就像是打了胜仗的士兵凯旋。家乡的空气,哪怕是夹杂着泥土味儿,闻起来也是那么亲切。

我一路小跑着回到家,推开门,看到爸妈那张熟悉的笑脸,我就知道,这一路上的辛苦都值了。我赶紧把带给他们的礼物拿出来,一瓶好酒,一些城里的糕点,还有给弟弟妹妹的糖果。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心里那个甜啊,比吃了蜜还甜。

我妈拉着我问长问短,我一边回答,一边把在火车上遇到张华和李丽的事儿告诉了她。我妈一听,眼睛一亮,立马就问:“那俩姑娘长得怎么样?人怎么样?”

我老实回答,说她们不仅长得漂亮,还特别有才华,是去山村做医疗援助的。我妈听了,直点头,说:“这俩姑娘不错,有爱心,有责任心。”

然后我妈突然一顿,问我:“那她们有没有说以后怎么联系?”我这才想起来,张华临别时确实提出要留地址,可我当时急着回家,就给婉拒了。

我妈一听,脸色一变,用手指戳了戳我的脑袋:“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人家姑娘对你有意思,你倒好,白白错过了。”

我当时一听,心里那个悔啊,就像是被人打了一闷棍。我妈看我那样,又接着说:“你这孩子,平时挺聪明的,怎么在感情上就这么迟钝呢?你要是真的对人家有好感,就应该主动点,别等失去了才后悔。”

我坐在炕上,心里五味杂陈。我想,我妈说得对,我可能真的错过了一段美好的姻缘。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只能把这段经历,这段回忆,好好地珍藏在心里。

在家的日子里,我帮着爸妈干农活,和弟弟妹妹们玩耍,享受着难得的家庭时光。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火车上那段短暂的邂逅,想起张华和李丽的笑容。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个月的探亲假就结束了。我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对那段美好回忆的留恋,回到了部队。虽然我知道,可能再也遇不到张华和李丽了,但我相信,如果有缘,我们一定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