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会有委屈自己感受和迎合别人的做法。他们信奉的观念是这样的:我害怕别人会恶意评价我,贬低自己。为了避免这种感受的发生,那么我就会投其所好,让别人开心。

这么一来,到时候对方就不会批评指责我了,内心也会感到轻松惬意。

但是反过来说,委屈自我感受还有迎合也会带来一个负面情绪,就是“我内心是不认同你的,但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顺着你的意思”来做的过程。

就像夫妻之间相处,丈夫比较宅,爱玩游戏;妻子爱旅游,喜欢在外面玩。当妻子说我们出去玩吧,丈夫本身是不愿意的。

可是他怕妻子生气,也只好“委曲求全”去陪妻子出去玩,看似两个人玩得很开心,实际上有一个人内心早就有了不满,只不过没有通过语言真正地去表达这份感受。

于是,矛盾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丈夫在旅游途中垮着个脸,妻子就会不高兴,会指责丈夫不爱自己了,有了异心;丈夫也很痛苦,明明不爱旅游,你却拉着我干这事,我都陪着你了,你还说我不爱你?内心特别委屈。

关系的冲突,也就是这么来的,归宿原因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如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讨好型人格上,接触下来发现他们自私,可能也会处在这个问题层面。

过于讨好,它并非本意,而是压抑了内在的真实感受。别人与其相处,一开始很可能还感觉合适不错,但是随着时间长了之后,渐渐地也能感受到之间相处的怪异。

总感觉会有那么一些别扭,如何磨合都不到位的情况。

太讨好了,背后必然会有掩饰。掩饰的过程中,要是再有说谎等情形发生,关系就会处得很僵,处于崩溃的边缘,也会有觉得对方很自私的感受。

因此要想关系和睦融洽,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坦诚”,实话实说表达内心的感受,心里怎么想的,行为语言上也就怎么做,会更能促进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刚才的例子,丈夫不爱旅游,妻子提出来要去,此时丈夫应该怎么说呢?最好的说法会是这样:“啊~旅游太麻烦了,我一点也不想去。天气这么热,我更喜欢在家里玩游戏,这时候叫我陪你一块出去,我会觉得很痛苦。”

表达拒绝的态度,来回应妻子说要去旅游的说法。

看到这,也许有的人会有疑问,担忧拒绝的过程会不会引起妻子的愤怒。这个担忧是合理的,确实拒绝会造成关系上的冲突,妻子会埋怨丈夫。

不过它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妻子知道了丈夫的真实感受,明确“我爱的人不喜欢旅游”这个事实。

当这样的想法植入脑中,那么下一次妻子邀请丈夫去玩,就不会说“我要和你旅游了”,而是会说“要不我和你玩游戏吧?”,用这样的态度来进行交流。

不讨好别人,通过拒绝和表达内心的感受的好处会在这里,就是能够让别人做出思想改变的过程。别人知道你是什么情况,然后内心就会改变之前固有的态度。

这对感情的互动会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肚子饿了,听了之后就能明白“噢,这个人想要吃东西”;我想玩游戏不想旅游,听了以后也能理解“对方很宅不想出门”。

要想关系亲密,这种直接坦诚是很有必要的。过于遮遮掩掩,说话讨好留有余地,反而会把关系搞僵,不利于彼此情感的互动。

有时候争吵、议论和直率的行为,反而会加深彼此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