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的学术圈与传媒界,曾经长期使用一个说法:日本的战败,是接受了《波茨坦宣言》之后的“无条件投降”。这种表述,对彰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有好处的。

但是,这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日本的所谓“无条件投降”,是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许诺后,才做出的决定,也就是相当于一种“有条件的无条件投降”。

也正是这种投降的方式,让日本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旧有体制,大量有罪的人没有受到审判,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

时至今日,这种情况的影响仍然存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美国的刻意纵容。

这件事情,要从二战的后期开始说起。

1943年的11月26日中、美、英三国领导人,联合发布了《开罗宣言》,其中明确表示:“盟国将坚定不移地维持己方艰苦而漫长的战斗,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从措辞中不难看出,三国对日本方面的强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到了1945年,这种坚决的态度却开始有所松动。

1945年7月26日,依然是中、美、英三国,共同发布了《波茨坦宣言》。这个宣言的措辞,就与《开罗宣言》大相径庭了。

其宣言的第十三条内容为:“我方告知日本政府,必须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诚意执行此行动,提供适当保证,否则日本将面临迅速而彻底地毁灭。”

一些对文字比较敏感的朋友,应该已经察觉到,《开罗宣言》中“无条件投降”的主体对象,和《波茨坦宣言》中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罗宣言》宣言的作用主体是“日本”,按照一般的理解,这应该指的是日本政府;但《波茨坦宣言》的作用主体,则变成了“日本武装部队”。仅仅这一点的改动,便说明了盟军态度上的转变:此时的盟军,已经不再谋求推翻或改变日本的政府和政体了。

至少,对日本的“天皇”,以及君主立宪的政体,不再有推翻的意愿了。

而且,更为讽刺的是,在《波茨坦宣言》的第五条内容为:“以下为我方所提条件,我方决不更改,亦不另设其他途径。”这句看起来似乎比较强硬,但是一句“以下为我方之条件”,却让宣言变了味道。不是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吗?那这里又为何提到了“条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茨坦宣言》发表之后,日本政府立刻做了一番研究。日本外相东乡茂德就指出,以宣言的字面来看,盟国并未真正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一态度为之后日本保留“天皇制”,仅仅拉出东条英机等几个人当替罪羊,已经做好了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是中、美、英三国的各自诉求发生了变化。英国对于对日作战的态度始终是不积极,所以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主要来看中美两国的态度。

作为中国当时的领导人蒋介石,他对于日本人当然是痛恨的。但是,在1945年,全国都进入了反攻阶段,日本人的日子已经不好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此时,蒋介石的打击重点早已转移,对日军的敌对态度已经减轻了。日本可以投降当然更好,如果能够维持现状,对他也并无太多损失。所以,对是否彻底毁灭日本,他并无太大诉求。

而美国对于日本的态度,更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一年多之前,美国在太平洋上虽然占据优势,但日本尚有还手之力。

那个时候,为了彻底击败日本,美国曾经希望和苏联联手。但是,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中,却和美国狮子大开口,索要了很多利益。美国唯恐苏联继续张嘴,于是就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哪怕胜利不太彻底,也在所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对于日本的好战者来说,“投降”这个词听起来实在很不舒服,不管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都是如此。

于是,在1945年7月30日,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公开表示,他们会对《波兹坦宣言》选择“默不作声”,然后继续自己的战斗。

《波兹坦宣言》已经对日本做了一些让步,日本仍然如此嚣张,那就只能不客气了。

1945年8月6日上午8点15分,美国的“爱诺拉·盖依”号B-29轰炸机,在广岛上空一万米处,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瞬间之内,十余万日本人灰飞烟灭,成了军国主义的炮灰。然而,日本人仍然在硬挺。因为此时,他们还有中国的土地。日本人还存在一种幻想,在本土毁灭后,以中国为后方,继续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仅仅过了一天,日本的幻想就破灭了。8月8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表示,由于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宣言》,所以苏联将对日本开战。这一“通知”,可以说断了日本凭借中国继续作战的念头。

于是,日本也开始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去“投降”

8月9日,在苏联的装甲集群冲入伪满洲国的同时,美国的轰炸机又来到了日本长崎上空,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颗原子弹代号为“胖子”,使用与之前不同的触发方式,但仍然造成了大约十万人的死亡。日本也看出了形势,不得不尽快作出投降的决定。

但是,在8月9日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日本高层仍然有分歧。他们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以“保护国体”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另一批人则觉得,还应该附加其他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