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0月实行村民自治河道管护以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勐大镇白水村通过积极发动河岸沿线村民参与河道治理,把河道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宣传、巡护、保洁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意识,全村5条河道全部由“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对于镇沅人来说,在溪流捉红尾巴鱼(麻石条鳅)是一件快乐的事。按照规定,每年3月30日至5月30日为禁渔期,禁止任何村民采用任何方法捕鱼;在非禁渔期,只能通过钓、捞、撒、挡等方式捕鱼,杜绝一切非法捕鱼手段。为了让生态保护与村民生活习惯、生产需求相协调,当地积极探索“以水养鱼、以河引客”的新发展模式,将游客观光、食宿等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发展优势。

为更好地推行村级河长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河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增收,白水村成立了河道管护领导小组。5条河流按10个村民小组划分,实行河道分段管护,并指导村民小组自然繁养麻石条鳅,按河段收取1500元至2万元不等的河道管护费。随着红尾巴鱼人工养殖不断发展,白水村的红尾巴鱼售价达每公斤300元。

各小组辖区河道管护费由村“两委”成员、各组组长(村民代表)、驻村工作队召开会议共同按河道的长短、水流等情况评估后确定。管护合同10年一签,实行先交费后管护,收取的管护费全部计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河道管护费由村委会及各村民小组各支配50%,各村民小组支配的资金可用于村组道路维修、生产用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委会收取的河道管护费第一年用于重要路口、重要河段安装摄像头及提示牌等公共设施建设,第二年开始,全部纳入村级集体经济统筹使用。

在保护河道的同时,白水村拓展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激起了村民齐心办事的干劲,治水成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切入口。如今,村民自觉保持河道通畅、清理河道垃圾,白水村河水越来越清澈。

云报全媒体记者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