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樊代明院士团队的研究揭示了癌症细胞利用SLC6A6转运蛋白,竞争性地摄取牛磺酸,进而激活免疫检查点基因,导致CD8+T细胞耗竭,削弱了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癌症逃避免疫攻击的新机制,也为开发针对这一机制的癌症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背景下,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尽管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免疫治疗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限,但耐药依然是胃癌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胃癌耐药的分子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手段。团队深入解析了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现牛磺酸缺乏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和耐药复发的重要原因,揭示了化疗和免疫治疗“双重耐药”的新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研究成果深入解析了胃癌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肿瘤微环境,率先发现牛磺酸转运体SLC6A6在胃癌耐药组织中高表达,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判胃癌耐药和疾病进展的新标志物。揭示了一条由胃癌细胞通过SLC6A6竞争性摄取牛磺酸诱发CD8+T细胞内质网应激促进ATF4转录的新途径,阐明了牛磺酸缺乏状态下CD8+T细胞中ATF4介导免疫检查点表达和耗竭失能的新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次报道了牛磺酸“促进免疫缺陷鼠肿瘤生长,抑制免疫健全鼠肿瘤生长”的现象,发现补充牛磺酸能够特异性增加肿瘤浸润CD8+T细胞的数量和抗肿瘤细胞因子分泌,并提出了牛磺酸的抑癌作用取决于其对CD8+T细胞的影响而不是对肿瘤细胞直接抑制的新观点。发现了胃癌细胞中由化疗药引发SLC6A6升高的调控轴,为“免疫治疗在多线化疗后疗效降低”的临床现象提供了确切的机制解释,并为化疗和免疫治疗耐药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赵晓迪副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卢瑗瑗、聂勇战教授,唐都医院消化内科王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曹田宇博士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张文尧、王琦、王晨为共同第一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科研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牛磺酸的多重魅力正在逐步被揭示。它不仅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更可能在其他健康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与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其实牛磺酸也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食物中,如海鲜类,如鱼类和贝类,以及动物内脏、肉类和奶制品等[来源出处1];一些饮品中,如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中也含有丰富的牛磺酸成分,普通人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摄取牛磺酸。我们也期待在未来,随着学者们对牛磺酸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能够发现牛磺酸对人类的更多益处。

来源出处

1: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493768810163896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