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孙非常喜欢运动,在公司举办的全程为15千米的“小马拉松比赛”中,一举夺得冠军,但是不幸的是在领奖台上突然昏迷,肢体抽搐,口吐白沫。

被紧急送到医院的急诊室进行抢救,抢救的过程中出现了低血糖,酱油颜色的尿液,并且检查指标显示酸中毒,呼吸急促等,初步推断为横纹肌溶解,医生紧急进行肌酸激酶的检测,检测指标显示高达8000U/L(肌酸激酶正常值为18-198U/L),最终诊断为横纹肌溶解,之后给予补液、简化尿液的治疗,并且转入ICU进行血液净化治理,7天后患者痊愈,所幸未留下后遗症。

医生指出,剧烈和苛刻的运动之后是非常容易导致肌肉损伤的,每年学校开学军训的时候,都会有多人因横纹肌溶解被送至医院抢救或者治疗。横纹肌溶解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横纹肌细胞坏死后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比如压伤、肌肉过度劳累、感染、用药等。很多人是由于剧烈运动导致的,如肌肉长时间受压,肢体缺血缺氧等。

一位首次参加100英里超级马拉松的37岁男性运动员,长途跋涉之后,到达终点后没多久就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时伴随左侧胸痛和右上腹痛,呼吸困难,医疗救护队启动了紧急抢救,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发现远端食管左侧穿孔,伴造影剂渗漏至纵膈,最终确诊为Boerhaave综合征。最终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饮食才恢复正常。

Boerhaave综合征为自发性食管破裂,主要发病机制为食管内压突然增加导致食管破裂,男性比女性更加常见,临床统计显示,在超长跑步比赛中,超过96%的运动员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因此如无必要,不建议长时间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一般会弊大于利,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即使是个人爱好,也一定要适度!

的确,一直以来人们坚持的都是运动有益,但是却并没有人告知我们究竟该如何运动,每天运动多久,选择何种运动方式,是不是运动越多,获益越大。所以,很多人忽略了身体的耐受性,像上述因为运动导致身体受伤的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一旦运动过度,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运动的确可以降血糖,但是很多人抱怨:我每天手机上显示都超过6000步,为什么血糖却没有任何改善,运动有益是真的吗?

多项临床试验证明,运动是可以降血糖的。运动过程中,最先消耗的是体内储存的ATP,随着运动的进行,骨骼肌细胞内肌糖原开始分解,然后有氧氧化,产生ATP供机体使用,当肌糖原被消耗完毕之后,骨骼肌细胞会增加葡萄糖的摄入,维持机体持续运动的状态,从而使血糖降低!

想要通过运动降低血糖,要注意以下3点!

1.确定自己是否可以运动

糖尿病患者并不是都可以运动的,以下4类人群运动时一定要小心:空腹血糖高于16.7mmol/L的患者,赶紧降低血糖,切勿盲目运动;血糖波动频繁并且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要先将自己的血糖控制平稳后再确定是否运动;伴有糖尿病酮尿酸中毒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不建议运动;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肾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建议不要随意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连续性和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抗阻介入有氧运动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指每周进行5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等等,或每周总运动时间达到150分钟以上。在有氧运动的过程中,建议间歇性地穿插抗阻运动,主要是对肌群进行操作强度小于50%的反复的阻力运动,比如仰卧起坐、俯卧撑、深蹲、拉单杠、举哑铃等。

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运动,反复长期进行,可以有效诱发胞质中的GLUT4至细胞表面,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以及提高生理代谢功能等。

3.运动的频率及持续的时间

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进行30分钟的骑自行车运动,另一组隔一天进行60分钟的骑自行车运动。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能降低患者的血糖,并且二者降低血糖的差异不大。说明运动频率的减少可以通过增加运动的持续时间达到相同的运动量,从而达到相同的降糖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项试验将二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组,每组每次跑步1小时,一组每周运动3次;一组每周运动5次;一组不运动,结果显示,在一定的运动强度下,每周运动5次的降糖效果优于每周运动3次或不运动。

目前临床上接受最广泛的降糖运动方式为每周3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其中可以穿插抗阻运动,每周运动的总时间为150分钟左右,在能耐受的范围之内,训练的频率越高,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越有效。

最后提醒两点,一定不要过度运动,运动以身体舒适并能承受为主,绝对不建议一次性大量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的伤害!此外,运动要长久坚持,至少持续8周以上,才能有比较好地改善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