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同济的文章不见了。不仅是公众号,我在网易号上的文章也消失了。好奇询问了网易编辑审核不过的理由,被告知,他也不知道。索性避开同济,聊聊最近让上海文艺圈和上海市民愤慨的事,也让我们看到上海的另一面,也是更加真实的一面。

近日,司马南身穿长衫,出席上海音乐节,吟诵李白的《将进酒》,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为他伴奏。怎么说呢,也可算是另一种“众星捧月”,让人联想起张维为教授备受欢迎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南事后复盘的时候,对于自己在上海音乐节现场的收放自如感到满意。

然而很多IP是“上海”的网民,对于上海音乐节邀请司马南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他们写道:“作为一个上海人,不欢迎在疫情期间曾经恶意攻击过我们上海的投机分子!”

这是上海市民的态度,只是他们的声音只能出现在网络评论区的一隅,而司马南却照样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大厅进行着他的表演,还有专业的乐团为他伴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观念的撕裂,同时我也深信不疑,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基本的良知判断的,相比较于音乐厅、大学这样“高雅”“高知”的场域,他们更能够代表上海精神,更可以从一个公民的立场去看待一些问题。

上海的基本腔调是务实的,对于疫情期间,司马南是如何恶意攻击上海医生张文宏的,大家还历历在目。但是司马南却依旧被音乐厅这种重要的文艺活动场所接受并邀请,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但是司马南也唯有在这种高雅的艺术壁垒保护之下,他才能够完成他那些收放自如的秀。他想必无法与更加普遍的上海人民进行交流,他也惮于进行直播连麦之类的交流,否则他必然就要为之前的所作所为进行解释,他本应对上海有所愧疚。

上海是个包容的城市,但是这不意味着,它的底色就认同司马南所代表的那套东西。

私底下,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反智的,但是往往音乐会,大学,却时常做出让人们失望的举动,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已经无意间形成一种事务性的思维了。

比如给司马南伴奏的那个乐团里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给司马南伴奏,这个只是一份工作,只是个活,他们拨弄一些乐器,就能拿到一些收入。

而当年夺走朝司马南扔鞋海大学生话筒的领导,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维系他们的“身份”而已,尽管这并不代表着他们认同司马南。

但是,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你给司马南伴奏,尽管你不认同司马南的主张,但是在那个瞬间,你就是支持司马南的。不管你如何看待司马南的表演,还有你自己的表演。

真实的历史是有回声的,多年之后,我们总能够透过一些记忆的节点,一些照片,来还原当时的场景,并进行一些褒贬。这是后人的权利。

而真实的上海市民的声音也终将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