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金融科技创新带动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新时代下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不二路径。作为吉林省最大的单一法人金融机构,吉林银行正在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坚持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与“回归本源、深耕本土、服务实体、防范风险”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努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回顾既往3年,通过不懈的技术攻关与实战历练,吉林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小银行的数字化创新发展之路。

吉林银行首席信息官  邹帮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银行首席信息官 邹帮山

战略引领,顶层设计

战略引领,顶层设计

吉林银行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也进行过4次大的升级,基本形成了功能相对完整的系统应用体系。但以往的项目建设,注重的是如何将传统业务功能实现系统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对业务经营模式和运营方式并未进行较大改变。近些年,在数字经济浪潮的助力下,银行业务的运营模式和服务形态出现了颠覆式的变化。吉林银行也希望借助金融科技寻求创新突破。

1.强化战略指引和思维创新

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前,银行需要明确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战略,尤其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在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都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更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确认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和优先级。同时,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传统银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单一业务领域的信息孤岛,一些业务部门喜欢在自身封闭的体系内搞信息化建设,数据和服务缺乏共享意识。在数字化时代,银行要结合数据思维和创新思维推动组织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强化数据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以平台化思维方式推动数字化建设。2020年底,吉林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导意见,推出《金融科技发展规划(V1.0)》(以下简称《规划1.0》),明确了未来3年吉林银行金融科技工作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规划1.0》对吉林银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吉林银行金融科技工作的战略指引,标志着吉林银行正式启动金融科技创新改革。通过对《规划1.0》中各项任务的有序推进,吉林银行各级人员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现代商业银行所需要的数字化思维方式基本形成。

2.明确架构目标和技术路线

如今,信息技术引发的各类变革正在席卷全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这些技术在不同的业务场景处理方面,往往需要集成大量的差异化组件和工具,对数据中心、网络、底层计算和存储资源等基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吉林银行遵照“科学、开放、敏捷、高效、安全、可控”六大原则,规划设计了由技术平台层、能力资源层、智慧数据层、渠道互联层和场景生态层等5层构成的“Xmart”架构体系(如图所示),并明确了每层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栈要求。同时,为了实现底层技术路线的自主可控,吉林银行加大了对开源平台和组件的研究投入,构建“星帆”研发平台,作为吉林银行自研系统的全栈开发框架。该平台以Spring-Cloud为主框架,集成各类个性化组件21个,拥有支持单体、微服务、后端数据管理、低代码开发、协同管理和服务管控等多项技术能力;并对麒麟、统信、东方通、云树等主流国内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进行适配。在性能方面,平台网关支持1w以上TPS,成功支撑吉林银行信用卡2024年开门红活动超过35万份进件申请等场景。在推广方面,“星帆”提供应用开发模板和低代码开发平台,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完成应用开发,研发效率整体提升50%,目前已有13套系统基于该平台进行研发和部署。

图  吉林银行Xmart架构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吉林银行Xmart架构体系

架构导向,强基固本

架构导向,强基固本

扎实的金融科技基础,是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条件。自2021年起,吉林银行同时启动了“吉星工程”“磐石工程”和“星盾工程”三大工程,着手对应用架构、数据中心和信息安全三大基础体系进行全面夯实。同时,借助项目实践锻炼队伍,进一步强化自主可控能力。

1.“吉星工程”优化中台应用架构

“吉星工程”是吉林银行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实施难度最高的软件工程项目,包含了对核心、信贷、ESB、总账、ECIF、数据仓库等17个重要系统的新建和重构,以及对110多个系统进行了配套改造和优化升级。该项目于2021年8月启动,2023年2月初完成上线推广,实现了“四化五新”突破:即“智慧化”“服务化”“集约化”“数据化”,以及“新核心”“新架构”“新基建”“新团队”“新转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共规划了交易核算分离、多法人、交易信息整合等22个架构专题设计,制定了接口、日志、数据等60多项技术标准,对225项业务和技术痛点进行了改造,实现了278项功能创新。上线后应用系统的整体交易并发能力较之前提升了近5倍,日终批处理时间减少30%,年终决算时间缩短7小时。借助“吉星工程”建设契机,对48套系统进行多法人改造升级,并于2023年底成功完成了9家村镇银行系统的回迁工作,一举解决了常年困扰吉林银行和各村镇银行的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的难题,获得了各级监管部门的高度肯定,也让各村镇银行分享到吉林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成果。

2.“磐石工程”构建多活数据中心

为了全面完善“两地三中心”的数据中心体系,吉林银行于2021年年底启动了“磐石工程”项目,意在利用“虚拟化”“云计算”和“分布式”等技术,打造支持“双活”乃至“多活”的数据中心架构。全新的北湖主数据中心按照GB50174-2017 A级机房建设,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和节能化设计理念,灾难恢复能力达到5+级。北湖主数据中心在2023年2月初随“吉星工程”同步投入使用,核心、信贷等重要系统按照“双活”模式部署,可靠性达到99.999%,可满足吉林银行未来10~15年的发展需要。

3.“星盾工程”重构安全防护体系

随着银行线上功能的日趋丰富和交易量的激增,信息安全防护面临严峻挑战。吉林银行一边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创新,一边不断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2021年10月,“星盾工程”全面启动,该工程项目围绕主机、数据、开发、终端、网络、应用等8个主题开展,先后完成态势感知、终端防病毒、零信任、防渗透、代码审计等40多项安全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上线,有效保证了吉林银行信息科技基础环境的安全稳定运营,并顺利通过了数次攻防演练和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等检验。

业务导向,创新赋能

业务导向,创新赋能

2020年,是吉林银行全面启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元年。这一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本着将吉林银行打造成一流城市商业银行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10+2”改革变革措施。而每一项措施都需要金融科技给予大量的支持,为此,吉林银行在《规划1.0》中明确了“五七三”工程,作为赋能改革变革的重点目标。

1.渠道提升,打造吉林银行服务新高度

渠道是银行直面客户的窗口,也是树立银行服务形象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为了有效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吉林银行将促进渠道服务能力提升作为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

打造极致互联网金融服务,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银行服务客户、了解客户和营销客户最为重要的渠道。因此,吉林银行对原有的手机银行和企业网银进行了全面的重构升级,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了线上理财、线上信贷和在线支付等新的业务模式,打通远程银行和物理网点的交互通道,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新服务业态。并大量利用生物识别、OCR、数字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增强操作体验,化解操作风险。截至目前,吉林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量突破400万户,企业网银客户突破4万户,均较升级前增长了近300%。

构建全渠道远程银行中心,倾力塑造客户联络中枢。为了让远程银行中心充分发挥与客户连接的桥梁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吉林银行于2020年启动了客服中心系统的重构工作,升级后的平台依托电话、互联网等通讯手段,增加了文字、视频、即时通讯等全渠道接入方式,尤其是在外呼服务方面增加了信贷到期提醒、预期催收、信用卡分期营销、理财活动促销、信息核实等一系列营销辅助功能,为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还增加了机器人应答、智能外呼和全量智能质检等功能。现如今,远程银行中心通过外呼方式每月触达客户超过40万,不仅真正成为与客户联络的中枢,也实现了价值创造。

提升网点智能化水平,赋能业务处理增质效。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剧,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银行网点运行效率低,服务体验差的问题愈发突出。吉林银行首先在网点增添了大量智能设备,让80%以上业务功能都可以在智能设备上完成,从而来缓解柜面压力。其次,利用RPA技术针对对账、数据报送、企业年检等67个业务场景进行自动化处理,每年释放110多名操作岗位员工,转岗投入营销类岗位。再次,对柜面交易流程进行改造,将近2000个交易类型整合成800个,并借助OCR技术和外部数据资源来减少柜员数据录入内容,提高交易处理效率,提升数据质量。最后,在手机银行、企业网银、微信银行和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开通网点交易预约功能,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网点运行效率提升了近50%。

2.数据赋能,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已经成为金融业变革的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能力也作为评估一家银行数字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此,吉林银行将强化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作为推动全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依托“吉星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吉林银行制定并完善了近2000条数据标准,建设了数据管控平台,协助对各应用系统进行数据标准检核,及时对发现的问题数据进行治理和整改,仅在“吉星工程”建设期间,就整改客户、抵质押等问题数据近200万条。同时,为了实施有效的运维监控管理,要求各系统提供的服务接口和生成的日志严格按照数据标准执行。并在架构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数据生成唯一性原则,即同一类型数据由一个系统产生,其他系统若需要该类数据则向主数据系统进行订阅。在新版的数据仓库构建数据标准层,所有统计分析类系统均从标准层获取数据。经过持续的数据治理,吉林银行的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未来强化数据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在数据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吉林银行在数据分析、数据建模和数据挖掘等方面持续发力,对业务创新发展的赋能愈发明显。一是数据风控助力线上信贷业务发展。吉林银行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出了“吉秒贷”“吉房贷”“吉商数贷”等多款线上信贷产品,累计服务零售和小微客户超万户,贷款金额超过百亿元。二是数据营销实现客户精准识别。吉林银行为了提升信用卡分期、AUM等业务的营销精准度,与吉林大学建立联合模型实验室,利用机器学习平台对模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使营销成功率和准确性提升了近20%。

人才导向,机制保障

人才导向,机制保障

人才是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根据数字化发展的需要,优秀的人才队伍要具备数字化思维和创新意识,拥有跨领域的复合型能力和不断学习的专研精神。因此,吉林银行顺应人才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了“一部两中心”组织架构体系。并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3年共招聘各类金融科技人才234人,人数较之前增加2倍。同时,为了构建业务与科技超融合工作机制,以团队或个人的方式先后向业务部门派驻人员50余人,全面支持业务在需求分析、业务架构规划、金融场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吉林银行金融成果的转化,在过去3年里,吉林银行共获得各类奖项14个、知识产权50项,其中软件著作权40项、专利证书10项。

未来已来,数智演进

未来已来,数智演进

2024年2月2日,吉林银行成功举办首届“长白山数字金融科技论坛”,并正式发布《吉林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和《吉林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标志着吉林银行金融科技正式迈入2.0时代。站在新的起点,吉林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将秉承“赋能业务、数据驱动、自强自立、风险控制、融合创新”的五项原则,通过不断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内生驱动力,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数智演进,促进全行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2月2日,吉林银行发布《吉林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  《吉林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1.赓续金融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数字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新技术与新应用层出不穷。吉林银行作为一家中小型区域银行,将会本着审慎原则推进技术路线的转型升级工作。未来,将持续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等新型成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强化场景金融和生态金融的建设力度,使金融科技在产品升级和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发挥引领性作用。强化数据中台体系建设,实现数据应用为经营管理赋能。并通过自主研发平台优化、DevOps体系建设、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化运维管理等一系列科技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管控能力。

2.驱动业务全面改革变革

在新的发展时期,吉林银行将遵循《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指引的方向和目标,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中全面落实“12345”纲要,即: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旅程和客户价值创造;并行推进“数据驱动”和“平台化运营”两大主线,促进管理提升和业务融合;以零售金融、公司金融和投资金融三大版块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协助业务构建创新性的金融新业态;打造以风险防控、智慧运营、科技引领和组织保障为主的四大经营支撑主体;在渠道、用户、流程、生态和数据五大维度要通过金融科技实现重点突破。助力国家战略落地和吉林银行数智化转型目标达成。

3.实现数智三大阶段能力跃迁

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席卷全球,也将深刻影响着金融业的未来。未来3年,吉林银行将紧跟时代变化,通过数智化基础建设、数智化应用实施和数智化生态构建3个实施阶段,积极推动数智化的金融场景构建,以赋能业务发展、完善中台能力、激活数据应用潜能和夯实金融科技管理基础为4项主要任务,最终形成智能化生态对接、智能化运营和智能化技术可控三大能力。

每一次跨越,都始于对新兴技术的认知与驾驭;每一次蜕变,都源自对自我能力的超越与突破。直面新的征程,吉林银行将坚持在创新发展中践行使命担当,持续创新金融科技,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3月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