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要的太多,中国估计给不了!中德会晤前,朔尔茨提前说出了心里话,他的访华之行能否取得圆满结局?中德正面竞争,结局又能否是双赢?

朔尔茨访华,我们需要理性看待

若能借访问的机会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萎靡不振的德国经济打入强心针,那么朔尔茨的中国之行就算值了。怕就怕朔尔茨受意识形态制约,可能不会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友善,与中国和睦相处。

消息显示,朔尔茨的访华行程紧紧当当,自第一站到达重庆,参观了博世工厂,其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上海,参加同济大学的面对面讲座,接着朔尔茨乘坐专机北上,于4月16日会见了中方最高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朔尔茨“带着任务”而来,那么此行他将向中国提出何种建议或者达成何种合作,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了。值得一提,在与中方高层会晤前,朔尔茨发表了如下言论,而这些都将构成中德交往的主线。

朔尔茨坚称,欧洲必然在某个时间节点出现中国汽车,德国对此持开放态度;德国希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抵制某些过剩产品倾销;小国不应对大国畏惧,生活在大国的阴影中;各方不应用武力改变边界。

朔尔茨谈汽车产业链竞争,这点可以理解,毕竟汽车产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关系着数百万人的就业,德国与中国争一争,于情于理都能说得过去。但是朔尔茨谈及边界问题,就显得不那么友好了,似有所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作为G7集团成员的德国,一直站在反华的前沿;德国还允许议员窜访台湾,给中国的统一大业造成麻烦。更为关键的是,德国竟然默许了欧盟开启针对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电动车企、光伏制造厂的贸易调查。

美其名曰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实则借助所谓的抱团优势,给中国添眼药罢了。所以我们不能将外国人想得太好,认为朔尔茨走上“山城”一遭,会见了一些学者,就会改变对中国的消极看法。

中德正面竞争,中国不可能一味让步

结合上述事实谈几点看法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中德可能在维系多边多级秩序方面,找到话题的切入点和共同点。

源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德作为制造业大国和外贸大国的典范,就得想办法保证国际供应链稳定。可我们看到,德国经济被通胀、能源紧缺、市场低迷等现实因素困扰,2023年交出了整体GDP萎缩至少1%的糟糕答卷。

若形势仍然得不到缓解,不排除德国再度走上对外战争的可能。

毕竟朔尔茨许诺未来在国防领域投资至少1000亿欧元,帮助德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中方作为二战事件的受害者之一,为避免悲剧重演,世界被荼毒,也自然希望德国等国悠着点,因此防止地区热战、乌克兰危机扩大化,必然成为两国高层绕不开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高端产业链竞争事关主要工业国家生死,中国不可能做出让步。

众所周知,2023年中国国内共售出了3000万辆汽车,关乎到的就业岗位超过了400万。按照中方“十四五”计划,未来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可能超过燃油车。也就是说,留给宝马奥迪等车企在中国生存的空间日益缩小。

朔尔茨作为德国的一把手,这种情况下,必然和中国面对面争论,希望中国“手下留情”,给到德企必要的追赶时间,否则朔尔茨将“中国对外倾销,打价格战冲击欧盟市场”作为口头禅,拉拢一众损友向中国开炮。

德国总理不能小看,当他脱掉制服,拿着电动工具,在重庆车间“秀花活”就足以说明一切。因此接下来,中德围绕汽车产业链、芯片、新能源等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甚至伴随着地缘政治危机,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有误解可以化解,就怕竞争方缺失管控分歧的通道和耐心。

从中美当前竞争的态势来看,美国有意和中方摊牌,而首选之策便是撺掇菲律宾和“台独”分子向中国发起终极挑衅。由于美国同时陷入支援乌克兰和以色列作战的泥潭,为保证帝国军力主要应付中国,其一定要求德国打前阵,让朔尔茨政府为美国的冒险行动埋单。

换句话说,如果德国和美国保持距离,尽可能的中立,将符合中国的地缘利益,为此中方可能在某些领域给德国让点甜头。只要德国不狮子大开口,不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那么中德就有得谈,有得议。

强调一下:中德关系对于稳定世界贸易链至关重要,中方将以最大的诚意和德国保持合作,希望朔尔茨能够摒弃成见,和中国相向而行,为创造共荣共存的双赢局面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