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等我老了,就找一处小院儿,看着一亩三分地,种花种菜。”

这样的田园生活是多少人向往的,可现实却是,日复一日的工作磨平了棱角,“摆烂”成了生活常态,这样的田园生活只会出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梦里,一个是假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几年的发展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去同一个地方都会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市里谋生活,可渐渐的也会出现厌倦,城市的生活千篇一律,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法喘息。

“农家乐”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爆火的,前些年,这里一度成为中产中年男子的“庇护所”,可现在的农家乐却频频出现倒闭潮,它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座无虚席到门可罗雀,农家乐已经倒闭超8万家,为何现在的农家乐没有以前受欢迎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宰客农家乐,只提供一次性服务

截止到2024年3月份,企查查、天眼查等多家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册的农家乐数量在20万上下,而注销的农家乐就有8万4千多家。

农家乐的商家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宰客,做一次性生意的小商家实在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张床、一个电视在2010年前后就是标准的农家乐装修,吃的蛋是刚从鸡窝里拿的,蔬菜是地里现摘的,就连肉都是先杀的家禽,出门就是大自然,吹着小风看美景,别提有多自在惬意。

让城里人感受乡村生活是农家乐爆火的核心原因,而在最开始的时候,这种旅游属于中产中年人的首选目标。

“隐居乡里”平台的创始人陈长春自述,在农家乐行业扎根已经有24年,在第四届亲子教育农园行业峰会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乡宿,是‘中产中年人群’安放心灵的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数下来,中国社会经济和面貌发展起来的时间也不过前后三十年,而这批人进入21世纪后年纪也上来了,过腻了城市的生活,开始怀念起乡村美景。

在这样的需求下,自然而然吹起了一股农家乐风潮,第一批享受这样农家乐的顾客要满足有钱、有时间、有条件,这时候的中产中年人群占据大头。

而最开始做农家乐的商家匆匆忙忙的下乡、装修、围起了小院,条件很简陋,但装修很对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之后,农家乐的注册数量开始出现暴涨,无数乡村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农家乐,他们的宣传标语无一例外都是体验农家生活,吃农家蔬菜。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农家乐虽然扎根在乡土,却是妥妥的高端餐饮。这些年来,农家乐高消费的案例一抓一大把。

农家乐面向的客户也不只是中年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进农家乐旅游市场,每逢节假日、休息,他们带着一颗好奇体验的心来到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客流量的不稳定,让原本急匆匆下乡的农家乐商家动了心思,在原本“返璞归真”装修的基础上无限往上叫价,美名其曰天然的贵点很正常,或者是运营成本太高了但这菜是纯天然的啊。

一只走地鸡能喊到500、600元,一份蔬菜几十块不等,人们突然发现,农家乐的“纯真、自然”悄悄变味了,吃一次饭要近千或上千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著名的雪乡宰客事件在2017年闹得人尽皆知,当时游客订552元的农家大炕,专属北方的特色房屋,可到了之后却被商家临时加价并且拒绝退款,外面零下的低温加上地处偏远,游客根本没有退路,而这样的房间在平常只能叫价一百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丢失乡土气息的农家乐如何拯救?

商家吃准了节假日的流量,顾客被宰后不会再来,而商家也做起了一次性生意,随着网络发展,不少农家乐入驻网络平台,客户通过打分制给每个农家乐定下标签,这些吃一次性红利的商家自然而然的被淘汰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个体户农家乐都是不熟悉市场的普通商户,很多人跟不上时代的需求,还有很多农家乐仍然是一张床一个电视的基础配置,久而久之也就鲜少有人光临。

行业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先前有游客旅游归来后在网上吐槽,一个村里农家乐就有7、8家之多。

更令人难堪得是,农家乐为了盈利也走上“预制菜”的道路上,吃的东西也开始从纯天然养殖、种植变成了商业化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来到这里感受不到原汁原味的乡村味道时,那农家乐的意义何在呢?温水煮青蛙的僵局商家也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胳膊拧不过大腿,个体户也干不过企业。

乡村振兴之下,农村的各项条件比以前更好了,而一些公司进入农家乐行业后开始了更有特色的改造,将农家乐打造成组合式的田园体验地。

新模式下的乡村餐饮不再禁锢于体验乡土气息,而是更注重组合式体验,比如西安“袁家村” 的手工现做小吃;淄博烧烤,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也能吃好喝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还有民宿加农家乐,摒弃了粗放式装修,更注重休息环境和休闲体验,将特色主题突出来,还有乡村露营+教育、企业团建型农家乐,在贩卖乡土风情的同时将特色体验最大化。

但不置可否的一点,目前农家乐的市场依旧是一片蓝海,只要抓住特色再加上一点网络的助力就能立刻走到大众面前,只是农家乐面向的客户仍然有一定的标准,一些坐落在山中的民宿对客户群体要求较高。

像西安秦岭楼房沟、浙江莫干山等等类似的景区内民宿,住上一晚要几百上千不等,而且入住率也相当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融于自然中的民宿地处偏远,有车、有钱、有时间,那旅游就是一场心灵的放松。

顾客需要的不仅仅是添点老物件这么简单的餐饮模式,而是真正融入乡村文化的乡宿农家。

参考信源:
中国网《农家乐有些“沉寂”,转成乡村民宿才是出路?》
封面新闻《专家谈农家乐为何“乐”不起来:日渐消失背后是需求在变化》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