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下个月准备搬家,这半年疯狂地在闲鱼上卖东西,给钱就卖那种。

我以前很少用闲鱼,除了偶尔出演出票用一下。

毕竟在我看来,在上面买卖还挺麻烦的,浪费的时间成本不足以覆盖掉省下的那点儿钱。

但清理东西清出来一大堆,丢了又挺可惜的,就来个批量上架。

不图挣钱,也不图交个朋友,就图我搬家的时候轻松点儿。

其中有一大批,是我很多年以前,考研买的各种教材,什么文学理论、文学史啥的,又厚又沉,属于搬家必出首选。

没想到这堆东西出的最好。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挂了包邮。

书13块,邮费7块,卖出去七八本儿,薄利多销。

最大件的,是一个宜家买的双人沙发,陪着我从浦东搬到虹口,实在是不想带了。

挂了小半个月,还真卖出去了。

线上跟我聊的是个女生,来搬沙发的是他男朋友。

本来挂的200,闲鱼上女生跟我砍到了180,我说行。

哥们儿坐了坐,觉得挺舒服,验了货,没问题就叫了货拉拉。

他问我他女朋友跟我讲的多少钱,我说180。

哥们儿看着我,表情变得略显尴尬:

“那什么……160行吗,我微信给你转。管得严,省下来的都是我自己的。”

我:“嗐,没问题。”

十分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住这个小区,是2022年3月搬过来的。

小区不大,连10栋楼都不到,空间很有限,电动车汽车停的满满当当。

住的那叫一个上有老下有小,门口甚至还有一个幼儿园。

行走在此间,有一种“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的感觉。

老人多,就显得很闲。

我之前住浦东张江那边,整个小区住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来去匆匆,上班时间门口的共享单车永远不够用,

但现在这个小区门口,小黄车小蓝车小绿车成排,一直都在。

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总能看到背着手慢悠悠溜达的老头老太太。

门口有一小片空地,不知道谁放了几把椅子,只要是天气好,就有老人在这里扯闲篇唠嗑,松弛感铺满整个马路。

偶尔有几个急匆匆上班、惨兮兮下班的年轻人路过,收获一路的注目礼。

说不清是怜悯还是鄙夷。

老人多的小区,很香。

就是字面意义上的香。

我住6楼,每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层,就有一层的香。

东家炸鱼,西家红烧肉,春天还能闻到笋的清香,很有层次感。

让我想起了我姥姥,记忆里小时候每次去她家,都能吃到很多好吃的。

很多儿时的记忆都已经模糊,我甚至记不清她的样子。

但那种香气,却一直飘荡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打工人来说,上海的租房市场,又友好又不友好。

不友好是因为贵,且小。

上海的房子普遍都很小,越靠近市区越少,人均居住面积很少。

友好是因为,再小的房子,房东都能给你整出来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空间利用之神。

2019年我在中环附近,租过一个公寓,2900一个月,大概能有个十三四平,loft,上下两层,独立卫浴,有小客厅,上面是卧室。

最离谱的是,它做了一个硕大的转角楼梯,很出片那种。

我每次抚摸着那个很有调调的楼梯,走上楼,就得弯下腰了,根本站不直。

2020年我搬到浦东,2700租了一个大客厅改的一室一厅,还带一个大厨房。

它本来是没有卫生间的,硬生生让二房东在卧室里掏了一个出来。

它小成什么样呢?

我现在那里刷牙,弯不下去腰,一弯腰屁股就顶在了墙上。

横着进横着出,但凡转个身儿都有可能卡里面。

后来咬咬牙,换了个两室一厅,每个月房租5000,快干我一半儿的工资。

用何广智的话说,一个房间住我,一个房间住我曾经无处安放的尊严。

更重要的是,它有个超大的洗手间,我在里面不但能转身,甚至能旋转跳跃还闭着眼。

但一年后我退了它,换了个便宜的。

我的尊严,不值那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抖音上有个博主,叫“沪漂小Q”,是个租房博主,专注在松江那一块。

你在他的视频里,能看到各种伸不开胳膊迈不开腿的“小户型”。

看完你只能说,上海人是真能拿鸡屁股给你做一桌满汉全席。

明明是各种楼梯下、拐角、阁楼间之类的边角料,人家硬生生能给你改出来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虽然马桶可能就在床头,灶台挨着马桶,灶台前那一片就叫做客厅,顶上还有空调热水器顶柜啥的。

主打一个不拎包就入住。

因为拎包,包和你,大概率有一个进不去。

评论区里,外地的朋友都在惊呼“这能住人吗”“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个月写30封遗书”。

神奇的是,居然有人说“他心动了”。

因为小Q分享的这些房子,最多的1000出头,很多甚至几百。

在上海,1000出头,你能拥有一个有空调有冰箱有洗衣机有独立卫浴的房子。

还要啥自行车。

虽然,它不一定能被称为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上海5年了。

我一个一米八的北方人,早就习惯了上海居住空间的狭小,也学会了极致利用家里的每一寸空间。

毕竟你省下来的每一平米,省到就是赚到。

很多人不理解,图啥啊,这么憋屈。

其实这么憋屈的,不止我们这些外地人,本地人住的也不宽敞,一家好几口挤三四十平的也大有人在。

只能说各地有各地自己的情况。

习惯,适应,然后活着。

安慰自己,没关系,小小的也很可爱。

上海这座城市,有它的好与不好。

每年有许许多多年轻人,养活一大批二房东,并重新定义什么叫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来了,就想办法活着。

然后,生长。

种子

都是在缝隙里发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