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6日,吴中区阅促会在历史悠久的光福镇铜观音寺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前塔下,共读吴中”活动。

活动围绕“走读”、“画意”和“诗情”展开,旨在让参与者深入体验吴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中区阅促会副会长、资深媒体人、作家、摄影师、光影墅文化空间创始人蒋理,亲自引领走读环节。他以风趣而专业的讲解,引导大家穿梭于时光隧道,探寻古桥、古寺、古塔背后的故事,全面展现吴中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音寺,古称光福讲寺,起源于梁朝天监二年(503年),由南朝梁代顾野王捐宅而建,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为吴地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亦是南朝四十八寺之一,曾作为高僧讲经授道之所,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附近梓里村村民在寺旁挖土,挖出一尊铜质观音菩萨像,敬赠于寺院供奉,寺院因此又名铜观音寺。

走读

|古桥古塔看古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老师带领参与者近距离欣赏铜观音寺前的平梁桥。这座始建于宋代的桥梁,采用珍贵的紫色花岗岩石材,寓意紫气东来,为桥梁增添了吉祥之意。桥身上巧妙地运用了武康石作为桥墩和浮雕装饰,彰显其独特之美。在众多宋代古迹中,平梁桥以其良好的保存状态,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每当人们走过这座桥梁,都能感受到它散发出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仿佛能听到那远古时代的回声,在心中久久回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过大殿,缓步踏入幽静的塔院,院内一株六百余年的古香樟树矗立,绿意盎然,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右侧的碑廊中,展示着历代文人墨客为铜观音寺留下的诗文碑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观音寺后的光福寺塔,是吴中古代建筑的代表,也是吴中历史兴衰和风貌变迁的见证者。通过参观古塔,大家对吴中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画意

|湖光山色一卷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来无事,只为花忙。光福铜观音寺塔山的晚樱争相开放,晚樱、古寺、古塔相映成趣。

伴随着阵阵春风,花朵轻轻摇曳,众人坐在晚樱树下,品阅吴中地区数百年来的风雅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中地区历来文风昌盛,留下了丰富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吴中的山水美景,更传承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众人共同品鉴了清代画家张宗苍的《光福山桥图》等经典作品,这些画作仿佛穿越时空,将人们带入吴中的历史长河,感受其独特之美。

诗情

|且随先贤读光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先贤的脚步,共读吴中文人的诗文,同游赏光福湖的湖光山色和寒梅古柏。光福湖一直以来都是吴中地区文人雅集的场所,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写作。

活动中,大家共读了沈周、李流芳、朱存理等先贤的诗文,通过他们的作品,感受到了吴中的诗情画意,跟随他们的笔墨,穿梭古今,融入吴中的历史与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灿烂春光里,相约花前塔下,沿着历史的足迹,参与者们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中,深刻体验到吴中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魅力。

吴中区全民阅读促进会将继续探索和传承吴中的文化遗产,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得以永续流传,同时也会不断推动吴中的文化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具有启迪性和趣味性的阅读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福山桥图 张宗苍(清)

邓尉光福相连延,白银界里青峰攒。

虎山溪亦得名虎,石桥彷佛三啸传。

水光山色淡容与,云帆月舫常留连。

欲寄清吟摅逸兴,飞据高峰塔影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审核、签发:苏州市吴中区全民阅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