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眼睛就拥有着一种特殊的「血继限界」,能够识别四种基础色谱。他们的世界与普通人有什么差别?

能看到一亿种颜色的女人

在美国圣地亚哥的一家画室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大量色彩斑斓的画作。

这些画作描绘的,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景色——天空、鲜花、草地、海洋 … 它们以完全不同的颜色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饱满却又奇特的色彩组合,似乎是出自某位天马行空的画家之手。人们惊叹于画家对色彩的「加工」别具一格,这使得画室主人不得不一再向众人解释,她画作中展示的颜色,完全来源于她自己的眼睛,是名副其实的「写实作品」。

这位画师的名字是孔切塔 · 安蒂科(Concetta Antico),是一名「四色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切塔 · 安蒂科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多出来的视锥细胞

在正常的人眼中有三种视锥细胞识别颜色。分别为对长波长光响应大的 L 型细胞,对中波长光响应最大的 M 型细胞以及对短波长的光响应最大的 S 细胞。尽管这些细胞识别的颜色和我们的「三原色」并不完全对应,但它们还是被称为红、绿、蓝感受器。

在「四色觉者」的眼睛中,存在着第四种视锥细胞,这种视锥细胞对黄绿光更为敏感,这与鸟类眼睛非常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蒂科眼中的天空与海洋

图片来源:Munsell Color

决定视锥细胞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于女性具有两条 X 染色体,女性患有常规色盲的概率远低于男性。但也正是因为两条 X 染色体,女性更容易产生第四种视锥细胞。

第四种视锥细胞的出现会导致常规三种视锥细胞受到影响,所以不少四色觉基因携带者表现出的形式是色盲等色觉障碍。

只有极少数的个体能够在生理上表现出全部四种视锥细胞的能力。就算具备区分第四种颜色的能力,大多数四色觉者在三色觉者主导的世界中无法正确地培养自己的「超级视觉」,甚至不知道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能力,最后在生活中慢慢泯然众人。

作为一名每天都与颜色打交道的画家,安蒂科恰好在自己的绘画生涯中逐步培养自己辨识更多颜色的能力,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四色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Littlethings

可值得庆幸的是,安蒂科是一位画家。这使得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够通过她的作品,窥探「四色觉者」眼中的世界。

与此同时,在全世界,每十二位男性与每 200 位女性中就有一位色盲患者,让他们见识到「三色觉者」的世界,比体验「四色觉者」的世界更有价值。

而这些色盲患者的希望,现在落在了一种可爱的小猴子身上。

松鼠猴启示录

同普通人类与安蒂科不同,松鼠猴的视觉系统极度特别。雄性松鼠猴全部为蓝绿双色觉者,但雌性松鼠猴存在不少类似人类的三色视觉者,甚至有四色视觉、五色视觉松鼠猴存在。

松鼠猴的特殊性,给科学家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模式生物,以帮助我们了解红绿色盲患者与安蒂科这样的人。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视觉研究员杰 · 尼兹(Jay Neitz)就试图向一只名为道尔顿的双色视觉松鼠猴眼睛内,通过腺病毒引入了红色视觉,让它成为三色视觉的松鼠猴。

在经过腺病毒的处理后,道尔顿也的确成功在电脑屏幕上分辨出了所有的红色,并得了属于它的「小奖励」。

当红点出现在绿色的背景里时,道尔顿选对了

这意味着在本来只能识别绿光的视锥细胞中,研究人员成功引入了识别红光的能力,这不仅向我们揭示了三色,甚至四色视觉产生的原理,更为红绿色盲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曙光。

而小小的松鼠猴体内蕴含的能量也不仅局限在视觉的研究。

实际上,人类科学家非常依赖松鼠猴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因为几乎所有的松鼠猴在步入老年之后,都会出现类似于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病变,这也让松鼠猴成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理想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Cell

而对于另外一种让人闻风丧胆的疾病-艾滋病,松鼠猴也在其研究中变现出了巨大的价值。

尽管艾滋病起源于黑猩猩,但灵长类动物往往可以与艾滋病病毒「和谐相处」,而不产生免疫缺陷的症状。其中一个原因,就藏在松鼠猴的基因组中。

2021 年,在一篇来自顶刊 Cell 的论文中,科学家揭示松鼠猴体内存在一种名为 RetroCHMP3 的带电多泡体蛋白 3 (CHMP3) 变体,这种变体的存在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在细胞中的出芽,抑制艾滋病的扩增。

这也给艾滋病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松鼠猴在视觉、阿尔兹海默病以及艾滋病领域的「建树」也不是这种可爱的小生物首次帮助人类。

实际上,早在 1959 年 5 月 28 日,松鼠猴「Baker」就代替人类前往了外太空,并成功返航,作为太空英雄,Baker 在回到地球后健康存活到了 27 岁,最终在 1984 年离开了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美国宇航局

由于与人类高度相似,以松鼠猴、恒河猴为代表的灵长类动物在人类科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时至今日,它们依旧活跃在科研一线,帮助我们攻克色盲、阿尔兹海默病、肿瘤以及艾滋病等不治之症。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我们理应铭记它们为人类健康事业的付出,并献上真挚的感谢。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focus.com/the-human-body/tetrachromacy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2/jan/30/im-really-just-high-on-life-and-beauty-the-woman-who-can-see-100-millioncolours#:text=%E2%80%9CI'm%20actually%20painting%20exactly,three%20which%20most%20people%20 have.

https://munsell.com/color-blog/tetrachromat-artist-concetta-antico/RetroCHMP3 blocks budding of enveloped viruses without blocking cytokinesis: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