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市采荷学校赴浙江省博物馆开展春游研学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

4月12日,采实学子们在春日暖阳中,走出校园,来到之江文化中心,走进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进行春游研学活动。

浙江省博物馆作为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其间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古老的传说。

社会组老师们以“浙博十大镇馆之宝”为主线,设计了以《浙博寻宝记》为主题的研学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器物浓缩文化

方寸解码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跟随讲解员老师,有秩序地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每位同学都认真聆听,积极在研学单上记录着。

移步各展厅,同学们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每一件展品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历史的浩瀚和渊博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他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小声交流讨论着……

穿越千年时空

奔赴寻宝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班以“寻宝小队”为单位,分散活动,根据宝单线索,寻找一件件“宝物”,“你看,这就是良渚文明的玉琮王诶!”“没错没错,它的四面都刻有兽面神人图像”“找到啦,这就是越王什么什么剑”“是越王者(zhū)旨(jī)於(yú)睗(shì) 剑!主人是越王勾践的儿子,剑柄上刻着他的名字”……同学们认真探索每一个展厅,仔细阅读各种形式介绍,感受千年的积累与沉淀,仿佛行走在历史的画卷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一万年上山,稻作起源;五千年良渚,文明璀璨;两千年古越,精耕勤战;一千年两宋,东南乐土;一百年红船,辟地开天。通过寻宝之旅,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浙江文化,同时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开阔了视野,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已然在采实少年的心里种下了“倾听历史、开拓进取”的种子。

共话研学心得

感受非遗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研学心得,享受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不忘互相“投喂”,开展有趣的班级活动。

下午,同学们还参观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省非遗馆是中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一座集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创意研发于一体的展馆。展馆内项目精彩纷呈,有同学们最喜欢的非遗互动体验区、沉浸式体验影音屋。在这里,戴望舒笔下《雨巷》中的“油纸伞”跃于纸上、映入眼帘。精美绝伦的东阳木雕、乐清木雕和永康锡雕;技艺高超的木版水印、篆刻和西湖龙井炒制等等;还有全国最大的首饰龙灯和华丽的十里红妆万工轿。同学们的小声惊叹不绝于耳。这就是非遗的魅力,不因时光而消逝,也不因守旧而固化,活态、流动、创新,非遗人的精神永远在路上。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采实学子们深切体会到了华夏历史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更深刻地理解了传承与创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

研学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赏 青 瓷 馆 有 感 》

自古天青淡酒薄,

风骚砚笔浮闲郭。

花间青宁水云散,

晴暄野老共棋桌。

解释:时隔千年,瓷釉的一抹天青依旧,似平能看见文人们薄茶淡酒的生活。各领百余年风骚的墨客笔砚,陈列于山郭自然之间。花间把酒言欢,士大夫的云水之世己消散在历史里,而在这睛朗暄欢的时节,老人们还在馆阁旁围桌对弈。

——706 梅煦堃

随着讲解员老师的解说,一条完整、浩大的历史路线展现出来,我们探索了人类起源,见证了五代十国的战争岁月,揭示了近代先辈的热血刚强。同学们认真参观,沉醉在这浙江文化中。

——708 周晋

浙博让我们见证了古代文化的历程与朝代的更替。进入博物馆,我们携手扶过岁月的刻痕、聆听远古的回声。我们追求先人求索不止的脚步,感受匠心的坚守与传承。时空交错中,风雅遇见烟火,每一件文物都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文明的灿烂,让人深陷其中。千万年后的重逢,千万人中的重逢,我们一起见证中华文明的璀璨与厚重。

——708 吴优

这次的研学单让我们通过“寻宝”的活动,在博物馆中与一件件展品相遇,每个展品背后的故事都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与伟大。

——王朱寅伊

当我看到红船雕塑的时候,一种爱国的自豪感由然而生!当时在红船上坐得就是十几二十多岁的人,他们就在我们这个年纪去为家国和民族而奋斗!我认为我们也应如此,珍惜当下,放眼未来,化信念为利剑,必将迎来新的胜利!

— —701沈欣怡

我们穿越千年,领略了中华瓷器的发展历程,也感受到了先民们的超群智慧和高雅的审美情操,让我们为之慨叹,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蕴藏于一个个漂亮的艺术品之中。

——702王诗涵

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馆校共建”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的影响力,使得博物馆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形成中小学教育“合力”。

最好的课堂,不止于教室,更不限于学校,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通过此次浙博研学之旅,我们徜徉于上下几千年的浩瀚世界,领略时间长河无法掩埋的华夏文明,助力我们走向光彩夺目的未来。相信每一位采实学子能在人生道路上笃行不怠,拥有热爱和追逐的能力,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杭州采荷实验学校

编辑:赵任子、高 雅

初审:施义亭、赵任子

复审:施义亭、应霁民

终审:纪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