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浙江频道

人民网记者 张帆

绿水青山、诗意田园是不少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

浙江,美丽乡村是一张金名片。自“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动乡村整洁有序、美丽宜居。

美丽乡村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城乡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增长,农村里电力、通信、电视、网络等各类管(杆)线密集林立,造成重复立杆、新旧走线混乱的局面。2024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2024年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加强村庄风貌管控,推进1000个行政村电力通信等管线序化。理清“蜘蛛网”,将让农村“颜值”再提一个档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湖的农村实现了多杆合一。人民网记者 张帆摄

嘉兴平湖市是较早关注到乡村废旧杆线问题的地区之一。早在2015年,就有不少农民向平湖市人大代表反应,杂乱林立的线杆和交错纵横的“蜘蛛网”不仅影响了田园风光,还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平湖市人大代表先后提交了相关建议13件。

农村杆线问题,涉及面广,实施难度高,资金需求大,同时还涉及权属划定等问题,需要整合各方力量。2022年,平湖明确2022年农村杆线整治两大攻坚任务是“废杆拔除”和“24个示范点整治”,并在中国通信服务平湖市分公司的协助下,摸清了废杆底数,明确有产权的由各产权单位自行拔除,无标识的由通信服务公司承担。

“清理掉‘蜘蛛网’,农村显得干净整洁了许多。”不少平湖农民对这一行动点赞道。截至目前,平湖全市累计拔除废弃杆2万余根,废弃杆线基本实现清零,新建共享管道56.25公里,整理架空杆路457.45公里。

拔掉废旧线杆,不仅美化了乡村,还为农业生产增添了一分便利。

走进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卫星村,2000多亩的良田上种满了庄稼。田埂上,种粮大户胡永琼望着长势喜人的稻田,心里满是欢喜。“拔掉了‘刺’,我承包的这2000多亩地总算是连成了片。”胡永琼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星村农田拔杆前后对比。浙江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供图

“拔刺”,是湖州农民对废弃线杆整治行动的称呼。在这场行动中,卫星村的废弃电线杆从465杆减少到193杆。“拔掉了田里的‘刺’,也是拔掉了我心里的‘刺’。”胡永琼告诉记者,自己刚来承包时,由于农田里线杆林立,严重影响了耕作收割。“现代农业非常依赖机械操作。我们播种使用无人机,线杆附近的一小圈区域需要人工补种;收割时,收割机必须小心驾驶,不然很容易碰撞线杆引起事故。”胡永琼举例道。

卫星村的管线序化工作按照“强弱分设、弱电同杆、架空为主、地埋为辅”原则,合并并列电杆,在重要道路节点实施架空线“上改下”,共规划强电架空3.2公里,地埋0.45公里;弱电架空8公里,地埋1.8公里。管线序化也被嵌入到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中,将切实提升乡村风貌、便利生产生活。

据浙江省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通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农村管线序化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浙江的农村管线序化工作主要包含“清废杆、清废线、多杆合一、多箱合一”等。《方案》指出,新建弱电杆路应考虑多家基础电信企业杆路架挂光(电)缆数量的远期容量;并杆整治后新建通信杆路上架设四条吊线,各基础电信企业独享一条吊线,减少相互间的影响等。“为此,在完成农村的通信管线序化工作的同时,还将建立并完善跨行业开放共享机制。”浙江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城市更新中心专家吴岩表示,这将推动电力、市政、交通运输、通信等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线路基础设施共享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农村管线序化是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风貌品质、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和典型实践,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积极作用。据统计,截至目前,浙江累计完成通信管线序化整改1010处,落实临时处置措施432处,行业企业投入整改资金1447万元,助力建成美丽乡村1.8万余个,覆盖率达93%。下一步,浙江将以农村管线序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加快推进信息通信业现代化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持续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提能、乡村数字化赋能提质、乡村信息通信服务提优,助力乡村风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