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都在聊就业,今天最后一天聊,所以抛出一个终结话题。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去选择做什么?

去做蓝领吧。

没开玩笑,真的就是去做蓝领,去做工人吧,下面我会详细讲下我的思考。

以下只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首先,择业其实也是一种竞争,除非是人尖,大部分竞争就是要打差异化,哪里少就扑向哪里。

如果你是985毕业的,你在一堆双非生里面,学历就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公司里面都是985的高材生,那么你的学历就不再是优势了。

如果你发现身边都是一群技术男,那你的伶牙俐齿就是优势,想不出彩都不行,这就是差异化竞争。

今年按时退休的人大概是64年出生。

每退休一个人,其实就是在这个社会创造了一个就业岗位。

但是这个就业岗位和需求是错位的,啥意思?

我们想想这一批退休的人里,当时大学生的占比是多少?现在未就业人口里的大学生又有多少?

虽然退休创造了就业岗位,但是当前退休的人口里,大部分都是工人。

也就是说在当下的退休所留下来的岗位里,并没有多少的岗位是供应给大学生的。

当代大学生毕业都想坐办公室,都想做互联网,没啥人想要去线下看看。

那么这个时候你去线下找机会,这就能产生优势。

因为,优势是相对的,而并不是绝对的。

人无我有,才是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我知道现在劝大学生去做蓝领,肯定是会被骂的,就跟80年代劝国营企业职工去下海一样。

观念总是很难转变的。

我记得我爸04年炼油厂解散的时候,有两种选择,要么转岗分配到同油田的其他单位,要么离职买断工龄。

因为我爸的技术能力足够高,其实当时离职有很多机会去其他私企拿到更高的收入。但是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觉得这就是瞎折腾。

迫于各种压力,我爸最后还是没有离职,依旧在石油系统工作。

但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我爸也错失了提干的机会。只能做为高级工人继续工作,虽然收入上比一般工人多一些,但无疑发展空间小很多。

这已经是04年了,还不是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人依旧没法去真正的面对市场变化。

这种情况其实和当下也是一样,很多人还是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去坐办公室。

不然大学就白上了,就是丢人。

今天很多人依旧是想要进大厂想上岸,这和几十年前,毕业后就想分配一个好工作,想要进国营单位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一个全民趋同的选择,大家都这么选就说明没有普通人啥机会了。

代表着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尖才能进去。

时代不同了。

现在已经不是北大清华去街道工作还要议论纷纷,而是复旦都想进街道都只有编外的时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怎么才能做对选择?

所有正确答案都在选项外。

也就是说,你得看透出题人的意图,看透未来的变化。

如果只是模模糊糊看到哪条路比较好,是不敢下定决心来去做的。

必须要站在更高的维度,才能解决低维度的问题。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只能和天气预报一样,去计算明天晴的概率是百分之多少,雨天的概率是百分之多少。

而预测需要数据,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与数据相关。

啥数据?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决定了当前的状态,和未来的需求。

因为供需的失衡,蓝领的价格一定会逐步的上涨。

尤其是那些细分行业、小规模、无法工业化量产的,必须要人,没人不行的行业。

必须要人,又没人干不就得涨价么。

能踏下心来去做工人,做一线执行,做实地考量的,后期的收入不会太差。

这不是谁说的,这是人口年龄结构所决定的,这是需求所决定的。

而且要尽快,尽早决定。

毕竟年轻人还是要就业的,总有没办法坐办公室的人,这些人还得被逼着下来做一线工人,做蓝领。

那个时候,人多就又得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