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细心的人发现,从前课文中学到的很多东西,包括一些字或者诗,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变化,这让很多人不解,是我们的记忆出现了偏差,还是它确实做出了调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以前“斜”字在诗词中有读作xia的读音,现在却只有一个读音,突然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对的了。

国民偶像——白居易

再来举一个例子,《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名诗。

在课本上或者是在考试题上经常会出现这首诗,可是长大之后发现以前背的竟然不是一首全诗,而只是诗的前四句,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个作品往往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心境。在解读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白居易是一个怎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来捋顺一下白居易的各个称号。

第一个是香山居士,居士二字就能看出他已然成为了一个淡泊名利的闲散诗人

白居易后来信奉佛教,在退休之后,真正过上了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隐居生活。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乐天派诗人。

诗词歌赋也成为他的陪伴,晚年的很多诗词都能反映出闲适淡泊的生活环境,但依然不忘写实。

《琵琶行》便是退休后的作品。讲述了一位诗人和一个琵琶女邂逅的爱情故事,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已经看淡了很多东西,诗词大多数都是采用悠闲洒脱的风格。但诗中看似是在写爱情故事,更深层次是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官僚阶层的腐败。

名曰香山是他经常会在洛阳香山居住,而且最终葬于香山,走完了人生路。

第二个称号是醉吟先生,《醉吟先生传》也是白居易晚年的作品。

在诗中,写了一位先生,喜弹琴饮酒,人们在读了这个诗之后就会发现,其实白居易诗中的先生正是指的他自己。

所以后来这个称号也慢慢流传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白居易还被人称为“诗魔”,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号?

是因为他非常喜欢作诗,一生作的诗多达几千首。说他是“魔”,是因为白居易的诗词风格很广泛,他能够驾驭任何一种风格。甚至一度被日本膜拜。

粗略计算,在他74年的人生里,他平均每年都能够作51首诗,作诗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即使在晚年,作品也没有停歇过。

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质量过关,他的很多诗词都被后人所熟知,例如《长恨歌》。

人生曲折

为什么白居易能够作出这么多诗?一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书生。白居易从小就学习刻苦,肚子里是有“真墨水”在的,说是出口成章并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当时的刻苦学习,变白的头发可以见证,所以能在考取功名时一击而中。

第二是因为他的前半生是有些坎坷的。因为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能有如此生动的素材。

白居易出生的时候,社会并不安定,可以说是乱世。

初为官,白居易便是皇上跟前的秘书。因为感念皇上的知遇之恩,所以白居易丝毫不避讳君臣的高低,多次当面向皇上觐见自己的想法。

唐宪宗虽然大多数都会采纳,但是对白居易的表达方式深为不满。认为白居易说话的方式过于直接,毕竟他是一国之君。

被臣子当面指责,难免有些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的耿直不仅表现在唐宪宗身上,还表现在大臣身上。当时宰相被杀,白居易立即上书谏言希望皇上能够明察秋毫。

却被呵斥是越权行事,后来又因为母亲之事被诽谤,所以被贬为江州司马。那个时候的白居易应该想不明白,这是欲加之罪,怕是因为得罪了当局而被贬谪出京。

诗词魅力

在了解了白居易的生平后,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单看前四句,会把它看成是一首写青草的诗。也可以想象成一幅画。

在广袤无边的原野上,长着茂盛的青草,郁郁葱葱,它们经历着春夏秋冬,感受着不同季节的风吹来,枯黄又青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是一把野火,也无法将他们完全烧尽,待到来年春天来得时候又长出了新的青草。

很明显,这首诗就是在歌颂青草的顽强,因为青草这种打不倒的品质,让人不禁对它们生起了一些敬佩。青草虽然弱小,但是在面对猛火的时候还可以保存实力,等到来日再战。

从侧面也是在说当时的环境,人们面对强权的时候也应该像青草一般不畏不惧。

前四句表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再向下看,这首诗的后面四句是在说野草遮蔽了阳光,即使阳光正浓,依然会觉得无限凄凉,白居易其实是想借这个环境来表达自己对送别老朋友的难过和寂寞之情。

为什么说课本里删掉后四句是很高明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稍作分析,这首诗如果从中间划开,前后四句就像是两首诗一样,若不是写在一起,怕是很难相联系。

因为课本中的课文是供学生来看的,前面表达的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而后面话锋一转,则表达的是凄凉之情。这样考虑的话,希望学生能够接受的是更积极向上的情感。

所以删掉之后反而被人称赞。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白居易的文字功底,同是一首诗,竟然能互不影响的变成两首诗,而且各成风格,实属不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从小学到的与现在不同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无忧无虑,看到的是青草的傲娇,纵然是火,也能生生不息。而长大之后看到的是离别,因为更能体会这种感情,所以反而又更认同后面表达的真正感情。

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人生本来就不是只有努力奋斗,更多的还是不受控制的分分合合。若是课本中让学生看到的是这样,难免会觉得凄凉困苦,而且也怕是无法理解的这么透彻。

只能说是编纂语文课本的专家确实是用心了。

总之,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想要轻易地参透是不能够的,还是要多多学习,感受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