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的《历史的游荡者》上市后,迅速登上豆瓣“历史文化图书一周热门榜”,很多读者第一时间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我们联系了豆瓣网友“故事定型胶”,把TA的repo分享给大家——

匈牙利文学家哲尔吉·康拉德写过一句话:“拥有一段真正活过的人生,而不是职业生涯。”这句话作为本书的总结来说再合适不过。

这本书是作者的学术自传,也是铿锵有力的学术研究宣言。作为一位接受过正规学术训练,却游离在研究体制之外,以兴趣为导向的学者,李硕用自己横跨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的成果,展现出惊人的研究能力和远超常人的洞察力。

虽然在前言《试验的残次品》中,李硕已经交代了自己的治学心得。但第一部分关于拉铁摩尔的研究,更能说明在榜样的影响下,他如何能坚守这一条道路。在学术研究范围日益缩小的时代,很多学者都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穷经皓首,为了职称和学术地位碌碌无为。李硕和他敬仰的拉铁摩尔,不拘泥于每一个专业,在兴趣的引导下,在亲身的游历中,去敏锐捕捉一个地区、一段历史、一个问题背后的诸多影响因素,继而开辟出新的领域。

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可能是处于理想状态中的个体,而是一个边界时常模糊的群体,这些群体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果社会科学过于依赖所谓研究路径,自我限定领域,就是无视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其成果的意义也十分有限。

我想把目前大多数学术研究叫做人工智能式的学术研究,他们只会复制粘贴排列组合前人的观点,脱离实际生活,没有价值判断,缺乏对真实世界的兴趣和意义。

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自己的人生,如何才能做到有意义呢?意义不是凭空浮现的,也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探索出来的。当你走得足够多,看得足够多,问得足够多的时候,你对真实世界就会有真切的触感,那个通向答案的路径会在你的脚下突然展开。李硕能够在很多看似不相干的领域得出那些有价值的判断,除了他本身天资聪颖外,这种不断拓展自身视野和经历的方式也功不可没。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供开创性研究的处女地越来越少,我们的人才也严重过剩,所以造就了今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学术生态。虽然很多人只是把研究当作一份工作,但发现大千世界奥秘的冲动仍在不断吸引着人。

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我认为李硕应该没有太多遗憾,他拥有过一段真正活过的人生。希望他大病之后福寿绵长,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也希望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