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心语拉呱

作者 王乃玺

上接:

南关居委会从蒋家大院搬到了原来河沿边西边新盖的两间房子里。多年来,担任过南关居委会主任的有解志顺、蒋则安、张敦勤、徐义长、邓洪烈、盖元翠、赵长兰等人。

南关街往西是孔家桥,当时也属南关居委会管理。孔家桥有户薛姓人家,是专门做薄粉皮的。他们家做的纯绿豆粉皮既薄又好吃。博山有个名菜叫“粉皮炖烤肉”,用的就是绿豆粉皮。

过去的绿豆粉皮是淡黄色的,而现在生产的粉皮全部是白色的了。那时,做粉皮的下脚料可以做油粉。早晨起来,南关附近的人多拿着小桶去买油粉,母亲就经常让我去买。

买回生油粉,到吃饭的时候上火滚起来,加上豆腐条、粉条、葱末、芫荽末、豆芽等,这绿豆做的油粉特好喝。

现在市场上卖的油粉,大部分是用面粉或小米面加上点醋煮制而成,根本没有老油粉的味道。稍好一点的油粉,虽说是用绿豆磨的,但味道却没有原来孔家桥油粉的香味。老伴曾说过,他们家过去在北门里傅家住时,也用水桶到孔家桥买过油粉,喝了还想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庆瑞家住在新建五路西边,我喊她表姑。她是我二婶的亲戚,腿有点残疾,后来在南关村办的小饭店工作,嫁给了我的老同学王玉荣。孔庆瑞的姐姐是区里的干部,姐夫是转业军人,刘姓,战时受伤,腰部落下毛病,曾任过博山区团委书记。

孔庆斌是孔庆瑞的本家弟弟,南关过去正月十五扮玩时,扮扑蝴蝶中的顽童。他个头不高但挺灵泛,在高跷上扑蝴蝶翻跟头、劈叉,在地上用各种姿态扑,最后自己踩着高跷站起来,引人入胜。

南关继张宗江、蒋则玉等第一代玩家扮演扑蝴蝶之后,又换过包括孔庆斌、张铁等在内好几个人,到1966年停止扮玩,“扑蝴蝶”在博山地区大名赫赫,堪称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家桥往北是龙泉寺小河沿水道,上面用大长条石铺就桥,附近居住着孔姓人家,所以这一片叫孔家桥。

孔家桥往西是十字路居委会。

孔家桥往东是胜利剧场,它坐落在南关村的地盘,是当时博山最大的剧场。

庆胜剧场在王家林新市场。后来在新建四路西头又盖了博光剧场。庆胜剧场请的是些小戏班,如五音剧团等。胜利剧场请的都是省级剧团。

后来旧城改造,在南关街西头广场以北,盖起大而新的人民剧场。曾请梅兰芳等名角来此演出,轰动一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彩电的普及以及各种传媒对剧团的冲击很大,观众对剧场的演出失去兴趣,场演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博山的庆胜剧场早已拆除,人民剧场、博光剧场也已改作它用。

基督教堂坐落在南关街西头往北的一条胡同里,教堂是栋二层“小洋楼”。一楼礼堂,每周基督教徒前来做礼拜;二楼办公。教堂是教会所盖,别具风格,当时在博山显得挺高级,我们都称它为“小洋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堂北面是排平房,教会的人住。记得早时有个赵姓的同学在此居住,他姨是基督教徒,后来他到外地上学,上的就是教会办的大学。教堂的后院,还有一排平房,教堂办的幼儿园就设在那里。

教堂的院子挺大,院内建有滑梯,还有木马,供幼儿园儿童玩耍。我小时候曾在这个幼儿园上过。

后来,教堂改建成了淄博日报社,保留了教堂的礼堂,在院子里盖了印刷车间,全程编辑、排版、印刷淄博日报。王福祯就业到这里,是第一批从社会上招入的员工。

市委、市政府搬到张店后,淄博日报及印刷厂也迁往张店。博山改成淄博日报博山印刷厂,后来直接改为博山印刷厂,担负机关、企事业单位文件、发票、账表等印刷业务。

文革以后,教会组织曾派人前来,要查教会的财产,看来教会对它的资产都有账,管理甚严。

前些年上山时曾听福祯说过,教会的人来印刷厂查对资产时,因在职人员不了解原始情况,就派人到家找到福祯,福祯又提议找上另一位老印刷厂的同志陪教会的人,一块到区政府有关部门查对。因为几十年过去了,资料已找不到了,教会来的人对此事抓得很紧。

为落实政策,区有关部门专门在中心路最东头、赵执信纪念馆对面,为教会盖了一栋基督教堂。教堂盖的别具一格,楼顶是尖的,远远看去便知是教堂。因为地处位置所限,仅盖了一座教堂楼,没有院子可建。

原教堂北边曾是胜利剧场,后来改建成了蔬菜门市部。

教堂西面原来是开酱园的崔玉珂家,改建为五路果品门市部。蔬菜门市部往东,叫菜园边。老同事王福来的老家就在这里,后来改建为省陶瓷公司。第二饮食服务公司也在这里盖了办公楼,并开了饭店。

新泰山曾归南关村管辖。前些年博山房地产开发热中,在新泰山建了一片宿舍楼,从卫校门口处修了一条通往山上宿舍楼的大路,还从中心路东头修了一条台阶路,行人可以直上到新泰山宿舍。山顶曾有个大庙,从前香火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泰山上的“担山桥万丈高”和北亭子后乐桥的“桥上流水,桥下行人”,自古就是孝乡博山的两个美丽的传说。

在新泰山东边山帮上有条窄窄的人行小道,古有传说“担山桥万丈高”,说的就是在这条道上有一个担山桥,有万丈之高。说有一只小鸟,在此桥上下了一个蛋,这个蛋由此桥往山下落去,还没落到地上,蛋里的小鸟便飞了出来,其寓意说这个桥离地面实在是太高了。

我小的时候,听了这个故事,很新奇。记得长大后曾约邻居孩子在那里寻找此桥。我们顺着新泰山大庙处靠东边山坡的羊肠小道,往南行走,就在秋谷路中的山脚上,往水泥厂那条小铁路方向找到了那座桥。

原来是山帮上的小路,行走到这里遇到一个断档路,大约有一米左右,是人们把一块处理好的厚厚的长条青石,担在这个山路上,这样行人踩着这块石头即可走过去。

这个地方距地面挺高,也无路可走,至于后面小鸟下蛋的故事,是有人就此景所杜撰而成。担山桥万丈高的传说相传甚广,百闻不如一见,只有亲眼看了,才知道只是个传说而已。

还有新泰山下北亭子后乐桥的“桥上流水,桥下行人”,早年间在南、北亭处的范河上用青石建起东西向石桥一座,两边用青石加工的水槽里,范泉水自东往西流出,经水槽时,有大人在水槽里洗衣服或刷垫子,小孩子们在水槽里嬉戏玩水。水流过水槽后,即流入范河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桥下建有两个桥洞,人能够在桥下行走,但是范河中有水,即便在无水季节,因河中的流水常年冲刷,地面高低不平,人无法行走。所以桥上流水不断,而桥下行人,只是传说中的故事而已。

博山过去的那些老街、老胡同,如西冶街、税务街、大街、北关街、东关街、西关街、县前街、马行街、大南北胡同、小南北胡同、豆腐干胡同、宋家胡同、高家胡同等等,在博山旧城改造中早已先后改建成高楼大厦或商场超市,不再见原来的模样。即便是中心路小学院墙西边保留为文物遗址的几处民居,也早已是残垣断壁,破烂不堪。

唯有那条200多米长的老南关街,从西头看去,过去的那些老房子依然健在,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这也许是博山城里极少还能保留着的一处较为完整的历史古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龙泉寺、南关街等资料是和王福祯大哥交流后整理的,在此向老大哥致谢)。

全文完

作者简介:王乃玺,男,1939年1月生,老家博山南关,一辈子在博山工作生活,博山交电站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