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璐 实习生 李晨昕 济南报道

4月18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情况。作为全省民族村最多的城市,近年来,德州市先后实施民族镇村协同发展工程、民族镇村整体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民族镇村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州市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7个、全省民族镇村产业化品牌集聚地2处。发布会上,德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盛慧介绍,近年来,德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任务,先后实施民族镇村协同发展工程、民族镇村整体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民族镇村乡村振兴。

据介绍,德州市在民族村建设红旗广场、红旗湾等活动阵地70余处,实施“三诺领航”“雁归兴德”等行动,形成临邑县“跨村联建幸福家园”、禹城市“红绿蓝”共促发展等特色品牌,将党建引领与民族镇村产业振兴同频推进。

将民族镇村产业发展融入全市新型城镇化战略,融入“德州味”等区域品牌建设,融入县域、镇域发展整体规划。陵城区、临邑县等重点县出台推进民族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近三年投入各级各类民族领域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和传统种养殖业“双提升”,并大力发展体验农业、医养康养、直播带货等融合型新业态,拓展富民强村新路径。

同时,德州还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讲树新风”、“丹若同心”讲堂进农家等活动120余场次,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深入挖掘民族镇村历史文化底蕴,创作“一勾勾”剧《为民》等优秀农村题材文艺作品50余部,每年举办“民族团结杯”篮球赛等文体活动600余场次,形成“犁城古韵·周周戏相逢”“李寺戏剧大舞台”等民族村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德州市实施“村企共建”,将部分民族村纳入全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建设行动清单,与企业结对共建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帮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施民族村家庭能人培养行动,引导种养大户、农技专家等“能人”与有需求的群众结对帮扶,带动致富增收。实施“乡贤反哺 同心致富”行动,引导乡村能人参与“经济共富”“产品共销”“技术共用”等“共铸共建”项目,助推家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