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山东军区却出现了危局。原本被毛主席委以重任的徐向前,却在返回延安开会中身受重伤,无法再回到山东主持大局

而此时,罗荣桓也因此事向毛主席提出要辞职,这又进一步加重了山东的危机。关键时刻,毛主席为救场连撤两将,这才和平化解了此次山东危局

那山东到底出现了怎样的危局呢?为什么徐向前会受伤?罗荣桓为何要辞职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毛主席提出开辟山东战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但是日军对山东的侵占,却要追溯到1894年“甲午战争时期”。

“黄海海战”中,被日军击败的北洋水师,不得不选择退守威海卫。但在“威海卫战役”后,北洋水师却遭到了全军覆灭的结局。日军在击败北洋水师后,开始陆陆续续登岛,自此山东地区便开始沦陷。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不仅没有拿回属于我们的权益,还遭受到了来自日本的侵占。一战后,日本借机取代了德国在我国山东地区的特权地位,自此山东地区的沦陷进一步加深。

而日本方面,当他们从德国手中获得山东地区的特权后,第一时间占领了青岛。一直到1922年,我们才重新获得青岛地区的主权。而我们重新获得青岛的主权,却是通过赎买的方式。

正因为山东地区的重要性,所以到了抗战时期,山东也都一直被日本当作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点。

首先,山东靠海又临近日本。日本如果牢牢将山东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那对于之后日军全面进攻中国,将会十分顺利。

而对于这一点,毛主席心里十分清楚,所以尽管在当时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毛主席依然提出一定不能放弃山东。他认为一旦放弃了山东地区,以后想要拿回来就非常困难。

其次,当时山东人口众多,已经达到了3千万到4千万人。对比我国当时的其他地区,山东真可谓是人口大省。

最重要的是,山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日军完全控制住山东,那之后他们就会将山东作为跳板,一路向南进发。不多久就会攻占下徐州、南京等地,到那时整个中国的局势就会变得非常棘手。所以出于种种考虑,毛主席都不会放弃山东地区。

但是由于日军在山东地区扎根过深,想要彻底铲除就是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的打击日军,就成为了第一个难题,这时的毛主席想到了要开辟山东战场。

山东军区危机

在定下这个目标后,毛主席将黎玉调往了山东,并要求他在当地组织人手,开展与日军的游击战,以打击日军对山东地区的“扫荡”行动。在黎玉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开展游击战时,毛主席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计划。

不久后,毛主席又派陈光和罗荣桓入驻鲁西平原,并且还要求两人将其他地区调来的地方军进行合军,从而组成新的抗日支队。

最后一步,就是由肖华带队建立起以河北平原、山东平原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以上这些队伍进驻山东地区以后,的确是帮助山东地区很好的抵抗了日军的侵略。但是问题也随之出来,这些部队都是从全国各地调来的优良队伍,正因为他们来自不同地方,所以在作战方式上,大家都有完全不同操作

在这之前,大家又没有一起合作过,对彼此的作战手法根本就不了解。再加上黎玉、陈光、肖华等人地位相当,所以在作战时,谁主持大局,或者听谁指挥,就成了难以调和的问题。

几次合作下来,哪一方对对方都有很多意见。最后严重到几个队伍完全没有办法做到合作抗战,至此,也让山东军区出现了危机。

徐向前临时救场

彼时的毛主席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直到几次战败的消息传回来,他才知道山东军区出现的问题,已经不是依靠他们自身就能去调和的了。

于是,毛主席想到了让徐向前去救场。在派徐向前去山东之前,毛主席曾亲自找到他,并向他说明调他过去的实际原因:

“老徐啊,我知道你带兵多年,在军中很有自己的威望,这次要不是他们之间难以调和,我也不会让你去救场。希望你过去以后,可以在他们当中调和,平衡他们各方。”

徐向前听后点点头说道:“主席您放心,既然您把这件事交给我,我就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就这样,徐向前带着任务踏上了前往山东的征途。到达山东以后,徐向前发现实际的问题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不过好在他也是个“老人”了,这些问题他都处理过。

于是,徐向前接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练兵,徐向前对战士们说:

“我知道你们都是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精良部队,但是既然大家相聚在这里,既是缘分又是使命,现在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忘记你们过去的习惯,从零开始。如果你们不听我的,以后在打仗也只有吃败仗。”

几番言语下来,众人都对徐向前有了不同看法,每个人都认真的听从他的命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基本上所有人都有了改变,不再是过去的“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做事风格

徐向前看时机也成熟了就提出:“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俗话说,练兵不如实战,你们操练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真正检验结果就是上战场。”

不久后,徐向前就带领着这支队伍和日军进行了一场大战。大战中,徐向前的队伍不仅破坏了日军建立起的交通线,还损毁了日军的后勤补给,让日军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办法对我军展开“扫荡”。

大战结束,回到根据地之后,徐向前也对这次作战进行了总结,他说:“这是你们合军以来第一次取得战役的胜利,你们也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们会胜。希望你们之后都能这样亲密合作。”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就在徐向前妥善处理了山东军区的危机之后,他自己却迎来了新的危机。徐向前回延安参加“七大”的时候,不小心被马踢伤,造成骨折。医生建议徐向前至少要修养半年以上,才可以重新回军队。

听到这个消息的徐向前很是震惊,他不知道就被马踢一下,怎么会如此严重。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这是没有办法再回山东去主持大局了,于是在包扎好伤口之后,徐向前连忙找到毛主席商量对策。

毛主席知道后也表示:“考虑到你现在的身体状况,山东那边的事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会想办法处理。”毛主席这样说,徐向前才得以安心养伤。

毛主席连撤两将

与此同时,接手徐向前工作的人也变成了朱瑞。朱瑞虽和徐向前不同,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特点。他自身的文化教养很高,在中学时期就亲自拟题作文大骂军阀,因此,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威望也是足够深厚的。

但是朱瑞却有一个弱势,就是他在军事领域方面并不擅长。所以当他接手山东军区以后,毛主席就提出了让朱瑞主持大局,陈光、罗荣桓辅助的建议。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是原本就有危机的山东军区,这样的模式让他们的管理慢慢出现了问题。

每当朱瑞掌控大局时,因为对军事谋略稍有逊色,这让大家在执行任务时,总是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时间久了,陈光和罗荣恒都受不了了。

两人同时向毛主席发去电报,与陈光不同的是,罗荣恒的电报是请辞电报。电报中罗荣桓言辞恳切,希望毛主席同意他辞职的请求。

一开始,毛主席以为只是几人磨合不好,便回电告诉罗荣恒:“如今山东军区的情况很不好,你再磨合一段时间看看。”但是一段时间后,罗荣恒依然发来了多封请辞电报,要求辞职。

收到电报后,毛主席眉头紧皱,沉默片刻后开始回复:

“你反应的问题我都知道了,但是说到辞职这件事,我是不能答应你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该想办法去处理,而不是逃避。”

毛主席写完电报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做出了新的决定。他重新调整了山东军区的布局,在毛主席的新规划中,黎玉、罗荣桓、朱瑞、三人共同合作,负责军区的主要管理朱瑞调任为书记,而陈光则调回延安学习。最重要的是,罗荣桓兼任军区司令员。

这样的变动,让山东军区之前存在的问题全部迎刃而解。同时,也正是这次调动,让山东军区迎来了“黄金时刻”。

1943年9月,罗荣桓被正式任命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负责人。山东军区的所有队伍也进行了整编,统一整编为13个团,到这时山东军区已经是拥有10万人的大部队了。

之后的山东军区,在罗荣桓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山东军区的正规军已经超20万人,一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根据地。

结语

从这次山东危局,我们看到了毛主席强大的危机处理能力。他在处理这件事时,所考虑到的各个方面都是十分巧妙的。

一开始他在全国所有的队伍中,挑选了强悍的队伍去山东地区压制日军,对外来说可以有效的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其次,他明白这些队伍的优点,也知道他们不足的地方,他从一开始让他们自己磨合。在磨合出现问题时他再调整,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再厉害的队伍,合作不好也是没用的,作战讲究的就是一个合作。

有时候我们会说:“人和人的相处是一门学问。”对他们来说,独自活动的时候,他们都是能人,但是所有的能人聚在一起就成了问题。而毛主席的做法,也体现出主席宏大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