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高适,写过这样一首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脍炙人口,尽人皆知。诗的名字,叫《别董大》。

这个董大,是谁呢?

董大,是唐诗中重要励志标杆。

他年轻时,人生梦想就是躺着吃,趴着睡,动一点脑子都委屈了他。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终于把家业吃光光。

成了个乞丐。

乞丐最好,正合他的心思。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就这样讨饭,一直到50岁。

50岁那年,董大忽然感觉,他的人生,好像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比如读读书,学点音乐什么的。

——英国的布莱恩梅,是60岁放下音乐,跳槽去玩天文。

——中国唐朝的董大,是50岁才放下打狗棍,去学习音乐。

董大的人生选择,就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许多成名诗人,纷纷跑来结交董大,看不同的认知方式,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

当董大笃信认吃等死的人生观念时,他只能是个乞丐。

而当他读书,学习,并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他的人生就穿透了历史,从尘风汩汩的盛唐,一直走到今天。

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

50岁的乞丐,可以成为知名音乐家。

60岁的大明星,可以成为天文学者。

但有些人,把自己的命运,确定固化了。

固化自己的命运,是一种认知。

相信人生的不确定性,相信未来有更多可能,也是一种认知。所以,命运根本不存在改变之说,只有不同认知的人生实践。

如果你相信人生是确定的,命运是固化的,改变是需要惨烈付出的——就会维护自己的旧认知,让自己坚信别人的影响重过自己的努力,哪怕这个理由根本无足以说服别人,但只要说服自己就行。不要这样做。

错误的人生,要花费巨大的人生精力与成本,维系错误的认知。而坚信命运根本不存在,人生实践才是命运本身的人,生存起来就不需要那么劳心费力了。

变化的认知观念,会让我们的的读书、交友与做人处世的观念,随之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