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产业区域数字经济建设论坛-李聪旭| 国研政情·经济信息智库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万赢信采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基建下的数字经济,将逐步成为提振我国产业动能、实现弯道超车的决定性因素。”承办单位山东灵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聪旭在主旨发言中表示:疫情给我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警示性,这将直接关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发展得就很好。也就是说,新基建特别是建设数字经济高地,力度还会进一步增强。

区域数字经济建设论坛》在济南市科协举行

山东大学国家科技园王广昌主任作了《发展区域经济的重大意义》主旨演讲,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余东华作了《企业价值网络管理》的主旨演讲,山东灵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聪旭作了《区域数字经济建设实施方案》的主旨演讲。论坛由南市老科学家技术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侯鲁沂主持。

2020年11月20日,由济南市老科学家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山东灵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国研政情谋定论道(山东)经济信息有限公司、山东佳丽名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协办的《区域数字经济建设论坛》在济南市科协三楼报告厅举行。

侯鲁沂在主持词中阐述,为了充分发挥老科协专家的作用,围绕建设“数字济南”发展数字经济,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搭建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开展建言献策,特举办本次区域数字经济建设论坛进行交流和研讨。感谢山东省老科协领导,市科协领导,市直相关部门领导,部分企业负责人光临交流。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5月的投资数据可以看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6.3%,而高技术产业投资则由降转增,同比增长1.9%,1~4月份为下降3.0%。据中国信通院测算和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预计为35.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庞大的网民构成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余省定下了数字经济发展目标。

那么,从传统工业角度看,数字经济的战略规划具体将为哪些制造业领域带来产业增长?“由于数字经济将对传统产业的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理论上讲,他对所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制造业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极大提高这些产业的生产效率。”王广昌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会极大受益之外,实际上一些传统重化工业,如钢铁、化工、能源领域等也正在通过数字化改造进行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链,而是多个产业链的有机集合,这里面既有全新的产业也有经过数字化改造的传统产业。数字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是一些共同的技术如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和一些基础设施如新基建要大规模铺设的基础设施。”余东华在主旨演讲说。

数字技术打破区域合作藩篱。那么,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否成为数字经济战略实施、升级的主要契机?与会嘉宾山东谋定经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剑认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把握新机遇、运用新要素。她说:“下阶段的重点,是要强化区域发展的数字化支撑,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各个地区超越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等,以此来重构我国经济体系、拓展经济容量。”

那么,区域经济体要发展数字经济,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依次推进?黄剑对记者表示,发展数字经济应该经历这样三个层次:首先是技术研发,然后是基础设施铺设,之后是应用场景的拓展。“不过,这三个层次其实是动态交织相互促进的。

比如,技术研发的同时就在尝试成果转化和商业应用。基础设施的铺设需求可能会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不断增大。而应用场景拓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技术需求,又返回来推动技术升级。”黄剑补充说。也就是说,数字经济不但可以使得区域一体化下的制造业实现高能级循环,还极有可能因此实现一批技术攻关。

为什么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4G到5G意味着更强大的通信基础设施、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也是我们前所未有的弯道超车机会。”赞助单位山东佳丽名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军对记者表示,区域产业链的升级就在于是否抓住了这样一个“技术窗口”。

李聪旭说:“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他表明,从更加具体的构成来讲,数字产业化包括但不限于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

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表明:“近年来,全球互联网产生的数据流量激增,以及互联网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吸收,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全球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

美国领先,中国紧随其后。从具体国家的发展规模来看,2018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34万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一位;中国数字经济以4.73万亿美元的规模。紧随其后;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位列三至六位。

发达国家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数字经济的整体规模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也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发达国家。

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发达国家多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由此导致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占多数的欧美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较大,占GDP比重较高;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的亚非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较小,占GDP比重较低。

各多边合作机制共同发展。近年来各多边合作组织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2018年G2017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8.3万亿美元;OECD32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3.7万亿美元;APEC14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1.9万亿美元;金砖五国数字经济规模也超过6万亿美元。

二、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

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在区域发展方面,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包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辽宁、重庆、江西、陕西、广西等省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过5000亿元。

北京上海占GDP比重超50%。从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来看,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0%;重庆、湖北、辽宁、河北、广西、四川、江西、贵州等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30%。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领先。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全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平均值为32.0,其中11个省市指数在平均值之上。广东省以总指数69.3居全国榜首,北京、江苏位列第二、三名,分别得分56.5、56.1。

广东、北京数字基础领先。在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五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一梯队;福建、上海、河南等八个省份基础指数位于第二梯队;安徽、江西、陕西等八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三梯队,第三梯队基础指数开始低于全国平均值;云南、吉林、贵州等十个省份位于第四梯队。

广东产业指数遥遥领先。在数字经济产业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省数字经济产业指数遥遥领先,独立组成第一梯队;随后是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50-80之间,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30-50之间,包括山东、福建、四川和湖北;区域省份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0),组成第四梯队。

各省市融合指数差距相对较小。在数字经济融合指数方面,各省市差距相对较小。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省仍然以50.3位居榜首,与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山东组成第一梯队;湖北、福建等7省数字经济融合指数高于均值,位列第二梯队。重庆、江西等省市融合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第三梯队。辽宁、云南等省份融合指数明显落后,指数得分低于26分,位于第四梯队。

先导产业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李从旭:区域数字经济建设论坛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万赢信采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基建下的数字经济,将逐步成为提振我国产业动能、实现弯道超车的决定性因素。”承办单位山东灵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聪旭在主旨发言中表示:疫情给我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警示性,这将直接关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发展得就很好。也就是说,新基建特别是建设数字经济高地,力度还会进一步增强。

《区域数字经济建设论坛》在济南市科协举行

山东大学国家科技园王广昌主任作了《发展区域经济的重大意义》主旨演讲,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余东华作了《企业价值网络管理》的主旨演讲,山东灵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聪旭作了《区域数字经济建设实施方案》的主旨演讲。论坛由南市老科学家技术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侯鲁沂主持。

2020年11月20日,由济南市老科学家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山东灵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国研政情谋定论道(山东)经济信息有限公司、山东佳丽名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协办的《区域数字经济建设论坛》在济南市科协三楼报告厅举行。

侯鲁沂在主持词中阐述,为了充分发挥老科协专家的作用,围绕建设“数字济南”发展数字经济,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搭建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开展建言献策,特举办本次区域数字经济建设论坛进行交流和研讨。感谢山东省老科协领导,市科协领导,市直相关部门领导,部分企业负责人光临交流。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5月的投资数据可以看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6.3%,而高技术产业投资则由降转增,同比增长1.9%,1~4月份为下降3.0%。据中国信通院测算和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预计为35.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庞大的网民构成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余省定下了数字经济发展目标。

那么,从传统工业角度看,数字经济的战略规划具体将为哪些制造业领域带来产业增长?“由于数字经济将对传统产业的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理论上讲,他对所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制造业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极大提高这些产业的生产效率。”王广昌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会极大受益之外,实际上一些传统重化工业,如钢铁、化工、能源领域等也正在通过数字化改造进行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链,而是多个产业链的有机集合,这里面既有全新的产业也有经过数字化改造的传统产业。数字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是一些共同的技术如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和一些基础设施如新基建要大规模铺设的基础设施。”余东华在主旨演讲说。

数字技术打破区域合作藩篱。那么,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否成为数字经济战略实施、升级的主要契机?与会嘉宾山东谋定经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剑认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把握新机遇、运用新要素。她说:“下阶段的重点,是要强化区域发展的数字化支撑,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各个地区超越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等,以此来重构我国经济体系、拓展经济容量。”

那么,区域经济体要发展数字经济,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依次推进?黄剑对记者表示,发展数字经济应该经历这样三个层次:首先是技术研发,然后是基础设施铺设,之后是应用场景的拓展。“不过,这三个层次其实是动态交织相互促进的。

比如,技术研发的同时就在尝试成果转化和商业应用。基础设施的铺设需求可能会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不断增大。而应用场景拓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技术需求,又返回来推动技术升级。”黄剑补充说。也就是说,数字经济不但可以使得区域一体化下的制造业实现高能级循环,还极有可能因此实现一批技术攻关。

为什么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4G到5G意味着更强大的通信基础设施、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也是我们前所未有的弯道超车机会。”赞助单位山东佳丽名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军对记者表示,区域产业链的升级就在于是否抓住了这样一个“技术窗口”。

李聪旭说:“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他表明,从更加具体的构成来讲,数字产业化包括但不限于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

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表明:“近年来,全球互联网产生的数据流量激增,以及互联网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吸收,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全球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

美国领先,中国紧随其后。从具体国家的发展规模来看,2018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34万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一位;中国数字经济以4.73万亿美元的规模。紧随其后;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位列三至六位。

发达国家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数字经济的整体规模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也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发达国家。

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发达国家多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由此导致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占多数的欧美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较大,占GDP比重较高;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的亚非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较小,占GDP比重较低。

各多边合作机制共同发展。近年来各多边合作组织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2018年G2017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8.3万亿美元;OECD32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3.7万亿美元;APEC14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1.9万亿美元;金砖五国数字经济规模也超过6万亿美元。

二、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

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在区域发展方面,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包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辽宁、重庆、江西、陕西、广西等省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过5000亿元。

北京上海占GDP比重超50%。从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来看,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0%;重庆、湖北、辽宁、河北、广西、四川、江西、贵州等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30%。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领先。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全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平均值为32.0,其中11个省市指数在平均值之上。广东省以总指数69.3居全国榜首,北京、江苏位列第二、三名,分别得分56.5、56.1。

广东、北京数字基础领先。在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五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一梯队;福建、上海、河南等八个省份基础指数位于第二梯队;安徽、江西、陕西等八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三梯队,第三梯队基础指数开始低于全国平均值;云南、吉林、贵州等十个省份位于第四梯队。

广东产业指数遥遥领先。在数字经济产业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省数字经济产业指数遥遥领先,独立组成第一梯队;随后是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50-80之间,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30-50之间,包括山东、福建、四川和湖北;区域省份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0),组成第四梯队。

各省市融合指数差距相对较小。在数字经济融合指数方面,各省市差距相对较小。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省仍然以50.3位居榜首,与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山东组成第一梯队;湖北、福建等7省数字经济融合指数高于均值,位列第二梯队。重庆、江西等省市融合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第三梯队。辽宁、云南等省份融合指数明显落后,指数得分低于26分,位于第四梯队。

先导产业区域数字经济建设论坛-李聪旭| 国研政情·经济信息智库-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网 http://www.zgzcinfocom.cn/v.php?info_id=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