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日本由于国土狭窄,资源缺乏,而且不断有地震天灾,日本沉没的幽灵挥之不去;因此日本一直有对外扩张的诉求。这是对日本人心态最根本的战略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为了生存,有逃离岛国的避险心态,统治阶层发展出一种扬威海外称霸世界的狂想。笔者在日本留学多年,对日本所谓“八纮一宇”的战略认知,出自笔者日本人同窗书友之口,认为要将全世界的四面八方置于一宇之下。一宇就是一个屋顶的意思,也就是日本天皇。日本人认为日本天皇奉天命而为皇、兼且从“古事记”以来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全世界独一无二,因此引以为傲。

其实八纮一词出自“列子”和“淮南子”。日本在8世纪成书的“日本书记”以中文写成,编造神武天皇建都镰仓的诏书,“兼六合以开都,掩八纮而为宇”,成为日本的建国精神和战略认知。

1868年明治维新,明治天皇以其名义发布“宸翰”(御书,即天皇亲笔信的意思),以中文书写:“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面八方,置天下于富岳之安”(富岳就是富士山)。天皇的御用文人积极宣传这篇文章。到1903年(明治36年),由日本“国柱会”正式把相隔长达1300年的神武天皇和明治天皇串联起来,概括日本的立国支柱是“八纮一宇”,以四海一家为名,宣传日本是统一全世界的霸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5年(大正2年,大正是明治的儿子),“国柱新闻报”刊登“神武天皇之建国”一文,正式确认“八纮一宇”是日本的国魂,挟1894年打败中国(战果:占领朝鲜和台湾)和1904年打败俄国(战果:占领库页岛南部)的成绩,借此合理化其海外扩张,统一日本人民(皇民)效忠天皇及服从皇军的战略认知。

1940年(昭和15年,昭和是明治的孙子,大正的儿子),日本近卫文麿军事内阁制定“基本国策纲要”,宣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八纮一宇”就是日本的终极目标。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期间(1931-1945),“八纮一宇”成为日本军事帝国的国家格言,其军政一体的皇军大本营以至下属各级机构悬挂的两条直幅,一是“武运长久”,一是“八纮一宇”;当年的皇军和皇民都清楚信奉,现时日本在校学生一样明白知道。

根据日本史记载,日本自从4世纪末统一本州以来,一直不停到海外扩张。近代从明治天皇开始已初步制定侵华战略,建基于迷信从西方传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明治维新当年的主流意见是:为了救国一定要仿效西方,富国强兵,对外扩张,从西方列强手中夺取朝鲜和中国,脱亚入欧,跻身侵略弱国的西方强国行列。这想法既有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也有其对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迷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日本强颜堆笑,跻身G7到其他6个西方强国(美英加法德意)的行列,从大历史角度看,有其远古的自我中心要向外扩张的危机意识和近代的欺善怕恶要征服亚洲的战略认知。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分水岭。明治、大正、昭和年间的日本思想家佐藤信渊、吉田松荫和福泽谕吉等人,一脉相承都是这个思想。从明治维新那时起,日本(军国主义统治阶层,不是一般日本民众)处心积虑要灭亡中国,精心策划,调查研究,按部就班,步步紧逼,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但是我们定要清楚知道。抚今追昔,应当鉴古知今,吸取教训,才会知所警惕:笔者另文再论,稍等。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