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十大大将军之首的粟裕将军曾提出过“三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

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愈发剑拔弩张,甚至到了要兵戎相见的紧张程度,中苏边境局势也因此愈发不稳定。苏联为了“震慑”中国,屡屡派遣重兵在边境地区示威骚扰,甚至还三番五次地扬言要对我国使用核武器,让我国倍感压力。为排除隐患以御苏军,周总理亲遣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前往中苏边境线探查,以寻应对的万全之策。

在粟裕亲自走访探查七千多公里边境线之后,凭借着多年征战沙场的丰富经验,一举找到了破敌之策,十分高明。那么,这个破敌之策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

中苏破裂 大战一触即发

苏联和中国,曾是一对十分要好的社会主义好兄弟。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不但向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缔造了曾辉煌一时的社会主义强国:苏联。早在革命时期,苏联就开始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援助。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更是第一个站出来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以及权益,带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

因此,新中国也一直都十分信赖苏联这个老大哥,很快便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进入一段难得的“蜜月期”。在此期间,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技术支持,缓解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经济窘境。

但是好景不长,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新上任的领袖赫鲁晓夫却走向与斯大林截然不同的道路,他甚至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盘否定,这种做法无疑使中苏出现巨大的意识形态分裂,中苏决裂初现端倪,国内也掀起一股批苏风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赫鲁晓夫还视中国为巨大威胁,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中国现在已经有了六亿多的人口,人口数量每年还在不断增加,谁知道中国以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

在赫鲁晓夫的煽动之下,苏联一度违背中苏友好条例,甚至撤走技术军事援助。1958年,苏联甚至还提出要在中国领土建立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堂而皇之地伸手干扰我国军事和主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同时,苏联也还试图用“冷暴力”迫使中国屈服于苏联的霸权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65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面对苏联对中国的冷战孤立,美国便向中国抛出了友谊的橄榄枝,企图联手抵御两国此时的共同敌人-苏联,由此,中美关系破冰解冻,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

眼见中美逐渐结盟,苏联倍感威胁。自1967年开始,苏联就开始不断对我国东北边境珍宝岛进行干扰,先后入侵十六次,对我国东北边境的主权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宝岛战役

面对苏联的屡次骚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层高度警惕,向全国发出“深挖洞、广积粮”的备战口号。为一触即发的中苏大战做足准备。与此同时,边防军也及时对苏联的侵犯展开反击,制止苏联的骚扰举动。

苏军压境 周总理点名粟裕

苏联面对中国边防军的反击和中央屡次三番的警告,他们不但没有收手,反而将中苏边境局势愈演愈烈,甚至集结上百万大军和坦克大炮装甲战车在两国边境地区制造紧张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北顶南放”一直是中央军委采取的战略方针,但是面对苏军的大军压境,毛主席决定,将防御重点由南向北,还提出了“进山、钻洞、靠边”的六字原则,将北方沿海地区工业设施搬到内陆,以防苏联轰炸。为了加强边防,我军还在北方边境修筑大规模防御工事:人造山

这种人造山是防御军事堡垒,既可以屯兵屯武,还可以抗御炮火袭击,十分坚固。同时,由于当时我军现代化建设仍然不够完善,毛主席迫不得已还是考虑了“诱敌深入”战略,试图通过诱使苏联机械化部队进入我国腹地再利用地形优势实施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周总理也成立了国防工业军管小组来针对国防问题进行研究,并让粟裕担任小组组长。粟裕将军是著名的军事家,在革命时期战功显著,常常“以少胜多,以寡敌众”,凭借着优秀出色的军事作战能力多次扭转战局,百战不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授予了他大将军衔。因此,由他担此重任再适合不过。

粟裕上任后不久,北京军区政委纪登奎就邀请粟裕出山,到中苏边境进行考察以研究抵御苏联入侵的战略战术。粟裕正好也十分关心边境国防的建设问题,于是便带着几位参谋轻装上阵,前往边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从北京出发以后,沿路走过甘肃的河西走廊、内蒙古贺兰山、大青山、化德,以及河北的张家口,零零总总跨越的五个边境省份,行程将近七千多公里。他一路考察调研,一路完善边境线的军事地图,取得了非常大的收获。

粟裕一举破敌之策

粟裕首先就对这些土块和石头垒起来的“人造山”产生了很大的质疑,他表示:“人造山打起来根本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造山

在一番思索之后,粟裕决定直接下笔向中央阐明人造山的利害所在。在他看来,苏军现在的军备水平经过多年的更新换代,已经不同往日而语,那些镇守在中苏边境上的百万苏军全都是武装到牙齿的高度机械化部队,战斗力水平势必比二战时期要强盛许多,以苏军目前的进攻速度和防御水平来看,人造山根本拦不住。

不仅如此,一座座分开间隔的突兀人造山也很容易成为苏军空军的袭击目标,很容易就被大面积轰炸毁于一旦,而人造山内不明情况的士兵也会随之成为“炮灰”,造成惨重伤亡。同时人造山造价不菲,光是一座山就要耗费足足五千万之多的人民币,要在边境修建延绵不绝的堡垒群所需要的费用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粟裕和中央的联合审慎考虑,这些人造山的建筑工事便被暂停。那么,没了人造山,该用什么防御战线去代替它呢?

为了更好地解决边防问题,已经七十岁高龄的粟裕便再次不辞辛劳地奔赴边防前线,亲自深入了解边防情况。

经过连番调查,粟裕认识到,在空军盛行和侦查手段发达的形势之下,在以往反侵略战争之中使用的“诱敌深入”已经不太适用。他认为应该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战略方针之中的“诱敌深入”去掉,着重进行“积极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左)

在应对敌人突袭和避免大规模战斗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地将战场控制在有利我军的范围之内,并灵活借助地形掩护运用运动战和游击战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不过,与往日的运动战不同的是,我军还应做好城市防御战的准备,一边消耗敌军力量,一边为其余部队创造战机。同时,粟裕还发现,苏联只有一条运输后勤物资的铁路线路,非常适合用来切断补给,尤其是武器和油料的补给,这样就能够摧毁敌人依赖油料补给的装甲部队,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

粟裕的创新可行性思路得到了邓小平和中央军委的肯定,他的战法也很快得到了实践,在实战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直到如今,很多边防部队的战术策略都还能看见粟裕将军的影子。

未来反侵略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

不仅如此,粟裕还强调,军事的发展应该像科技的发展一样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应该不断创新和研究。同时,一定要注重高科技在战争之中的使用,只有将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才能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未来战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观点也在如今被逐渐证实,足以可见其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