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确家教理念·普及科学养育知识

据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这种老人带娃现象越来越普遍,年轻人的压力正在慢慢转移给老人。老人的压力与日俱增,面临着“责任重、风险高”的带娃任务。

关于“老人应不应该帮忙带娃”这个话题,有很多争论。

从老人角度看,他们或许期待在退休后享受一段安逸的时光,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与老友相聚。带娃无疑会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他们可能认为带孩子并非他们的义务,而是年轻父母的责任。

然而,从年轻父母的角度看,他们面临着职场竞争、经济压力等多重挑战,需要老人协助带娃以平衡家庭与工作。他们认为,老人的经验和智慧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老人的陪伴也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老人精力有限,年轻人没有时间,在这样无休止的争论中,家庭关系会受到很大影响。家庭育儿,从以下3点做起,自然家庭和睦,安暖相伴。

01

假带娃”存在大风险:
偷懒式骗娃、沉默式带娃、溺爱式哄娃

调查显示,大部分老人带娃的家庭,往往会有累坏老人身体、教坏小孩规矩的情况。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仅要有爱,更要有智慧。年轻人要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不要随便把孩子丢给老人。

带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伤害。媒体上报道过一则“老人帮带娃,累出抑郁症”的新闻。

李阿姨到武汉帮女儿带孩子,好不容易把大宝带到了上幼儿园,女儿又添了二宝。三年带俩娃,压力太大,最后李阿姨得了中度抑郁症。

李阿姨身体本就不好,晨练被搁在一边,不但每天要负责孩子饮食起居,还要陪着孙子孙女上各种补习班,盯着辅导作业,周末还要带孙子孙女参观各类博物馆,阅读各类课外书籍……长期这样,李阿姨精神状态很差,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也越来越差。

记者在一个老年活动中心随机采访了一部分55岁以上的长者,不少老人都表示带娃“忧心忡忡”。

排在首位是怕照顾不好,小孩难免磕磕碰碰;其次是教育方式不同,容易发生矛盾;第三是孩子太淘气,耗费体力。还有“孩子免疫力低,容易感冒”,“儿女借口太忙,完全撒手不管”等。

对于这份“甜蜜的负担”,感觉身体完全吃不消。要知道孩子的能量是向上的,而老人的能量是向下的。带孩子本身就是一件体力活,老人带孩子很容易体力不支、情绪崩溃。进而产生体力下降带不动的偷懒式骗娃、沉默式带娃,或过度纵容的溺爱式哄娃的现象。

老人一会不盯着,孩子就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只要保证孩子不哭就好,要啥给啥,不受伤就行。这些无关责任心,也无关宠溺,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对孩子多用点心。不要当甩手掌柜,更不能将“该不该”这样主观的想法强加在老人身上,要尊重老人的选择。

02

“隔代亲”需要分寸感:
负责不主责、喜爱不溺爱、沟通不争吵

负责不主责,是隔代亲中的第一要义。老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育儿智慧,他们的参与无疑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替代父母的角色,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主导者。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应当是主要的决策者,而老人则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建议和帮助。这样的分工合作,既能保证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又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不同代际的关爱。

喜爱不溺爱,是隔代亲中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老人往往对孙子辈宠爱有加,这种宠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但如果过度,就可能演变成溺爱。溺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任性,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因此,爷爷奶奶们在表达爱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和面对挫折。

沟通不争吵,是隔代亲中保持和谐的关键。在育儿观念上,老人和父母之间难免存在差异。这时,双方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沟通来达成共识。沟通时,要尊重对方的意见,理解对方的立场,避免因为观念不同而引发争吵。当遇到分歧时,可以寻求第三方的意见,或者通过共同学习来更新育儿观念。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家庭如何巧妙处理隔代亲的分寸感。在这个家庭中,爷爷奶奶对孙子小明的疼爱有加,但从不越俎代庖。小明的父母是教育的主导者,而爷爷奶奶则在小明遇到问题时提供经验和智慧。有一次,小明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爷爷奶奶没有一味地安慰他,而是鼓励他勇敢面对挫折,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同时,他们也与小明的父母沟通,共同商讨如何帮助小明走出低谷。这种分工合作、理性沟通的方式,让小明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也让他在成长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隔代亲并不是简单的宠爱和溺爱,而是需要在负责不主责、喜爱不溺爱、沟通不争吵的原则下进行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爱的同时,培养出健康、独立、有责任心的下一代。

03

“合作育儿”悄然流行:
老人常陪伴、父母懂教育、孩子要自主

傍晚走进小区,总能看见老人带着小孩在小区转悠的场景。或是陪着孩子玩耍,或是与其他老人闲聊:“我孙子昨晚高烧不退,送去医院了。”“我家孩子学会写字了。”

而此时此刻,通常很难看到孩子父母的身影,因为他们可能还在公司加班,可能被堵在晚高峰的路上......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很多家庭急需催生一种新的育儿方式——“合作育儿”。

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耐心教育;

老人作为第二监护人,悉心陪伴;

自己作为第三监护人,独立自主。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中写道:两代人因为价值观、生活习惯的不同,养育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

孩子一定要父母亲自教,三代人共同生活,很可能产生冲突,家长和老人要给彼此空间,互相尊重:

  • 父母管教孩子时,不论对错,老人不要插嘴。

  • 孩子可以自己探索世界,不要过分包办,代办。

  • 不要为了让孩子听话就给他看手机看电视。

  • 出现冲突时及时调整心态,不要一味地责怪。

合作育儿不仅是一种育儿方式,更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它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在合作育儿的模式下,老人、父母和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共同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和孩子两座大山同时出现时,有长辈的帮衬是何其幸运。生活本不容易,育儿总会有分歧。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老人帮忙带娃,是一种无私的付出与牺牲,儿女一定要心怀感恩。好好珍惜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出现问题多沟通多包容,才是该有的态度。要知道正是有了老人的负重前行,才有了年轻人前行的勇气。

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三代人共同努力,选择正确的育儿方式,做高层次的父母,大格局的老人,才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声明

本文来源于父母志、三瓣橘子。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欢迎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sdetvn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