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开国上将们大多有雅号:

洪学智被称为“六星上将”,周士第被称为“铁甲将军”,周纯全被称为“独目虎将”;

杨至诚被称为“红军大管家”,陈再道被称为“拼命三郎”,陈奇涵被称为“南拳少侠”,刘亚楼被称为“雷公爷”,王震被称为“王胡子”。

杨成武则以“白袍小将”闻名全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被称为“白袍小将”皆是当世名将,三国之赵云、南北朝之陈庆之、唐朝之薛仁贵……

他们无一例外都在各自所在时期立下了赫赫功绩,以军功名流史册,如陈庆之以七千白袍军连拔敌32座城池,直至攻陷北魏都城洛阳。

杨成武被称作“白袍小将”,足见其能力之优秀,军功之卓越。

在共和国的将军谱上,杨成武上将以忠诚、勇敢、智慧、军政兼优而闻名,党中央常在危急关头或重大行动时委以重任。

而他从来不辱使命,长征中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智取天险腊子口;

抗战中太行山上击毙有“名将之花”之称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

解放战争中率部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

抗美援朝中率部以劣势装备粉碎了美军以坦克为支撑,步、坦、空、炮协同的进攻,歼敌1.7万多人,重创美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

战斗岁月,他多次创造战争奇迹,立下不朽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杨成武这位“白袍小将”,毛主席偏爱有加,多次公开说:

“我看杨成武是忠于我的!”

杨成武用兵不凡,爱情经历也同样不凡,他靠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博得了妻子赵志珍的芳心,在革命烽火中两人携手同行,南征北战,共赴国难,情比金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次相见

1988年11月28日,在杨成武与赵志珍结婚50周年庆典上,一位记者当着他们的儿孙和众多宾客,郑重地问道:

“我想问一个不知道会不会让你们很尴尬问题,请问五十年前你们恋爱时,是谁先追谁呢?”

“哈哈,当然是她先追的我啦!”

还没等赵志珍开口,杨成武抢先开口,轻松风趣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原本颇有些尴尬的问题,因为杨成武风趣的回答,瞬间变得不再尴尬,也使得现场氛围变得欢快许多,在场宾客哈哈大笑。

听到杨成武“卖弄”的回答,作为妻子的赵志珍也风趣地说道:

“第一封情书,可是你先写给我的呦!”

她的回答,更使宾客哄堂大笑,大家都为这两位老人的数十年不变的感情而感动、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赵志珍又说道:

“ 一个年仅23岁、年轻有为、长得又潇洒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哪个好姑娘不追呢?我只是许许多多追他的姑娘中的一个。

但我心里知道,尽管有的比我漂亮许多,可她们都是没有希望的,最后成功的只能是我!”

真挚而又真诚的话语,让在场的人都大为羡慕他们彼此间的真挚情感。

赵志珍说完,记者又继续问道:

“为什么?是您的条件比她们更优越,还是您的“手腕”更高明?”

她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认真地回答道:

“抗战初期,党中央明确规定,师以上干部择偶标准之一,就是对方是共产党员。当时,在追他姑娘当中,只有我一个人是共产党员。她们还不知道有这个规定,只是在盲目地追。”

她很坦诚的说出了真实想法,或许正是这样的坦诚,让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杨成武和赵志珍相识、相知、相恋的经过到底是如何的呢?

赵志珍,原名赵秀琴,1921年出生在河北易县一个穷苦农民的家庭。

父亲为了供养赵秀琴几个孩子上学,卖掉了家里仅有的四亩水田,然后靠给富人家放羊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懂事孝顺的赵志珍从小就知道父母赚钱养家的不易,虽然当时她的年纪很小却知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父母干活分担养家糊口的重担。

洗碗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砍柴、挖野菜、摘棉花、做针线活,只要自己能干的事情,她都抢着做。

懂事的孩子总是最惹人怜爱,赵志珍的祖母就格外心疼懂事的小志珍,每到夜深人静时,她总是喜欢抱着劳动了一天的小志珍,给她讲英雄的故事。

每天晚上,小志珍最期待的就是和祖母躺在床上,听着祖母讲英雄岳飞、花木兰的故事。

一边听着祖母讲英雄故事,一边抱着祖母入梦,这是小志珍忙碌的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

哪怕长大成人,有了丈夫和孩子,她都忘不了和祖母相处的那段温馨时光,从未忘记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祖母影响,赵志珍从小崇拜岳飞、花木兰等保家卫国英雄人物,立志做保家卫国的英雄。

1935年,为呼吁全民抗日,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在12月9日当天,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抗日请愿游行,在黄敬、姚依林等共产党人秘密领导和组织下,一场抗日救亡运动蓄势待发。

此时,在北平女子第二中学读书,从小便立志要做保家卫国的赵志珍,她亦毫不犹豫地加入我党组织的抗日请愿游行中,抗击日寇的侵略行径。

12月9日,赵志珍和千千万万爱国群众和学生,手挽着手,高呼着口号前行,号召全体国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日寇彻底赶出中国的土地。

然而,与同仇敌忾的爱国群众和学生相比,国民政府却是腐朽无比,那些既得利益者为了自身的利益,甘当“卖国贼”。

为了阻止抗日请愿游行的进行,当局命令军警在主要路口实行戒严。

游行队伍到来时,助纣为虐的军警丝毫不顾同胞之情,更不顾此时应该是同仇敌忾,枪口一致对外时,他们无情地将木棍和高压水枪对准了那些一心为国家考虑的爱国群众、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军警的残酷镇压下,爱国群众、学生一个个倒了下去。

面对军警的木棍和高压水枪,游行队伍没有任何畏惧,勇而无畏,前面的人倒下去了,赵志珍等人毫无惧色地顶了上去,直面军警的武力。

寒风中迎面冲来的冰冷刺骨的水柱打在她们年轻的胸膛上,却浇不灭她们保家卫国的激情。

那一天,赵志珍经受了战斗的洗礼,敌人的“獠牙”吓不住女英雄,只会使她心中反帝爱国的热情更加高涨。

之后,在老师张苏等的引导下,赵志珍没有停下自己反帝爱国的脚步,积极地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各种抗日救国的活动。

1936年,我党外围组织——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宣告成立,赵志珍的名字出现在了首批队员名单中。

同年,表现优异且革命意志坚定的她,通过了我党严格考核,成为了一位光荣的共产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爆发后,在这事关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赵志珍家乡燕赵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勇敢无畏的赵志珍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加入家乡抗击日寇的战斗中。

也就是在这时,赵志珍认识了后来相濡以沫一生的革命伴侣——杨成武。

杨成武当时就率部在燕赵之地抗击日寇,且威名已久,抗日大名早已在燕赵之地闻名遐迩。

回到家乡后,赵志珍常听到人们提起“杨成武”的大名。

那时,杨成武已是赫赫有名、骁勇善战的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他的英雄事迹在冀西已是家喻户晓,威名远播。

赵志珍从老乡口中听到了很多有关他的英勇战斗事迹:

知道他14岁就参加闽西农民暴动,17岁担任团政委,长征中率红四团担任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巧取天险腊子口。

就在赵志珍回家乡不久,杨成武带领独立团打赢了驿马岭阻击战,杀得日伪军溃不成军,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平型关战斗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雄事迹听得多了,赵志珍逐渐对杨成武这位英雄团长产生了敬慕和崇拜之情。

有了别样的感情后,赵志珍也渐渐不满足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每天憧憬着能亲眼见见这位战功赫赫的英雄团长。

最终,她等到了这个机会。

一日,杨成武率部路过易县,想顺路去看看清朝皇家陵园—清西陵。

到清西陵恰好要路过赵志珍所在村子,应当地党组织邀请,杨成武来到村子做了一次报告。

得知杨成武要来作报告,赵志珍十分高兴,怀揣着能见到偶像的激动,抓紧完成手头上的工作,踩着点来到了会场。

那是赵志珍第一次看到人们口中的大英雄。

可惜的是,第一次见面,赵志珍未能与杨成武有任何交流,一个在台上讲,一个在台下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赵志珍参军了,加入的正是杨成武所在的八路军115师独立团。

因为读过书,革命意志又很是坚定,所以经过三个月的战士生活锻炼,赵志珍被分配到政治部当干事, 后又兼任易县妇救会主任。

杨成武此时继任独立一师师长,同时也任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军区司令部刚好也在易县。

由此,这就给了赵志珍和杨成武相识、相知、相恋的机会。

当时,赵志珍在团里经常刻蜡版、演话剧。

因为敬慕和崇拜的关系,赵志珍经常利用开会、汇报工作的机会,去找杨成武汇报思想,请教问题,请示工作,有时如果看到他空闲的时候,还会让他讲革命传统和革命故事。

而杨成武对文化人特别重视和尊重,经常到赵志珍等文化干部所在的西斋堂看望她们,并邀请她们到东斋堂司令部驻地去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聊天过程中,杨成武经常会鼓励赵志珍趁年轻好好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随着两人交流的深入,一种异样的感觉在两人的心里慢慢浮现出来,这种异样的感觉就是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