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主席先生,恕我直言,将来的欧洲共同体,会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庞大组织。到那个时候,中国又将何去何从呢?”

这是1975年10月,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访华时和毛主席说出的一段话,话里充斥着施密特对于当前欧洲共同体发展进程的自信,但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却已经看透了一切。

当时的联邦德国已经成立27年,欧洲共同体已经建立25年,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市场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行列,而北约和华约的存在,也让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开始了各方面的竞赛,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密特对于联邦德国和欧洲的未来发展很自信,认为现在的中国前景才是不明朗的,他早就听闻了毛主席的故事,很想看看这位卓越的领导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毛主席抿了一口茶后笑着说了一句话,却让整个欧洲都深陷到了魔咒之中。

“将来的欧洲,必然还会陷入倾轧和冲突的轮回中。”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判断?后来的欧洲发展历程真的如他所言吗?

利益轮回

毛主席不仅深谙中国的国情,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历程他也烂熟于心,他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从这些资料里读出了许多未来的可能性,并将这些智慧尽数留存于国家和人民的记忆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5月,欧共体委员会副主席索姆斯,受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之邀访华。这一机构是1949年12月在周总理的倡导下建立的,专门从事人民外交与公共外交工作的非政府组织,旨在与各国政治家先行建立外交关系,促进双边或多边的各领域深入合作。

外交学会的会员里有许多我们很熟悉的面孔,周总理、小平同志、陈毅元帅、叶剑英元帅、乔冠华外长等都曾经在外交学会中担任职务。

而1975年的时候,中国的外交部长正是乔冠华,他和远道而来的索姆斯在北京进行了数天的谈判,最终于5月8日达成了欧共体与我国的建交协议,中国的影响力开始日益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交过程如此顺利,也要得益于1973年法国总理蓬皮杜访华的成果,从那以后,欧洲国家开始逐渐接触并认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为后面欧洲国家的接连访华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样板。

同年10月,周总理邀请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来华访问,他是德国第一位访华的总理,也是唯一一位在毛主席有生之年见过他的德国总理。

毛主席与施密特总理见面之后,就中德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毛主席虽然已经80多岁的高龄,回复这些政治问题却依然对答如流,施密特也很快被毛主席的博学与机敏所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特质也让施密特很快意识到:站在自己眼前的老人,的确是世界历史上有数的伟人之一,与德国的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伟人一样,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承认的杰出人物。

本来,中德之间的会晤气氛十分良好,但有这样一位活生生的传奇站在自己眼前,施密特在会议结束前,还是没能按捺住自己心中的火焰,像这样的机会可是不多。于是施密特向毛主席问出了一个较为大胆的问题,他说:

“主席先生,恕我直言,将来的欧洲共同体,会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庞大组织。到那个时候,中国又将何去何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话一出,在场的两国与会人员都面面相觑,对于施密特的突然发问感到十分的困惑,他们并不明白,施密特为什么会突然问出这么一个如此失礼的问题。但接下来毛主席的一席话却让他们更加震惊,因为毛主席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预言:

“现在的欧洲,或者说欧共体,不过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联盟,利益的分配与地域无关,只与利益如何分配有关。长此以往下去,将来的欧洲,必然还会陷入倾轧和冲突的轮回中,最终被他国渔翁得利。”

施密特闻言后顿时有些急躁,本来他想从毛主席的口中,得到一些关于联邦德国和欧共体的未来发展意见,谁知道毛主席的眼光毒辣异常,一眼就看穿了如今欧共体的本质,还作出了对于欧洲来说相当不利好的发言,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施密特一时有些懊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无论如何,此次中德之间的交流经历与内容,从大体上来说还是很成功的,施密特在从政期间也积极促进了中德之间的外交合作。但他没有想到,毛主席的话在多年之后会一语成谶,施密特用他人生剩余的时光,亲眼见证了德国和欧洲的未来。

合作共赢

欧共体的诞生,实际上是一种欧洲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产生的必然。

1949年的欧洲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先后在5月23日和10月7日,西部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东部的苏联占领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自此德国正式分裂成为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这一事件也被认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件事则是在4月4日,由美、英、法、意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也就是进入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容的对垒。同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经各国首相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这一条约被认为是马歇尔计划的延伸。

表面上,这是美苏之间的博弈,实际上也是欧洲国家意识到了如果不抱团取暖的话,就会被欺负,所以建立一个联盟是十分必要的。再加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人民饱受战火的折磨,十分期盼一个和平、进步、自由的欧洲。

但其实这种思想并不是20世纪才开始出现的,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通过独立战争从而成功建立时,欧洲就出现了是否可以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世纪初,拿破仑曾在欧洲大陆实行关税同盟,这也是一种统一的形式,只不过仅仅针对于关税方面,这种形式随着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也就随之停滞了。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欧洲再没有一个人可以将这里统一,甚至就连合作的联盟也没有。

1948年,由荷兰、卢森堡、比利时三国组成的关税联盟成立,主要是为了开放三国之间原料、商品等相关物品的自由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和合作,共同应对二战后的恢复建设工作。

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但由于国家层面的种种缘故,始终没能实现。从客观角度来看,英国的霸主地位就是横亘在这一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9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的一次讲话中提到:“想要拯救欧洲,必须重建我们的欧洲大家庭,我们应该尽快建立起一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组织,才能与苏联相抗衡。”

其实在丘吉尔的话里还有半句没说完,“欧洲合众国”的想法不仅仅是要对抗来自苏联的所谓“威胁”,也是整个欧洲处理同美国关系的坚实后盾,在两个超级大国中占据一席之地,并由英国作为掌舵人,这才是丘吉尔的最终谋划。

但这个计划的最终实行者,或者推行的先驱并不是英国人,而是法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和欧洲一体化先驱让·莫内,率先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想法,本意是要约束德国的工业发展,却没想到意外的发展成了后来的欧洲共同体。

1951年4月18日,法国、意大利、荷兰、联邦德国、卢森堡和比利时这6国,共同签订了期限50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这也是欧共体组织的开端

受制于人

欧盟的建立,既代表着欧洲走向巅峰,也代表着正式与美国开始分庭抗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后4年,其6个成员国的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这一领域的原则推广到其他领域,主要就是经济,并且要建立共同市场,资本、劳动力等基础要素可以在市场内自由流动,不受其他规则限制。

冷战开始后,欧洲开始逐渐分化成西欧和东欧两个阵营,本质上还是美、苏对峙的延伸。这一边,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国力大幅度增长,并且在“北约”这一组织的牵头下,想要完全控制西欧。

另一边,苏联也在东欧建立起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组织,这让西欧国家更加担心起自己的处境。他们既不愿意成为美国在“大西洋一边的殖民地”,也不愿意成为苏联在“乌拉尔山脉一边的卫星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相权衡之下,西欧国家还是选择了美国进行合作,毕竟从历史渊源来讲,两边还是算“同根同源”的。西欧这边为了降低防务开支、抵御苏联威胁,需要美国进行驻军。美国也需要借西欧国家的力量牵制苏联,让他不能继续随意扩张。

这些想法和作为都刺激到了西欧国家,最终促进了欧共体的诞生。

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为《罗马条约》,于次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样的三个共同体同时出现的场合,持续了有7年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4月8日,3个共同体的6国外长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之前建立的3个共同体合并在一起,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正式生效。

此后,从1973年开始,英国、丹麦、希腊等6个国家陆续加入,到了1991年,欧共体已经拥有了12个成员国,并且1990年欧洲多国还签署了《申根公约》,彻底消除了关卡限制,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国界基本等同于消失。

就在前一年,东欧剧变发生,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已经摇摇欲坠,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各国社会主义政权纷纷垮台。第二年,民主德国在几个主要二战战胜国的同意下重新合并,达成了两德统一条约,分裂了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1991年又发生了两件大事:苏联解体和欧盟成立。苏联解体意味着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对它的作用开始变得微乎其微,它要开始实现自己控制欧洲国家的终极计划。

欧洲国家此时也完成了内部的整合,并且发行了自己的欧元货币,目的就是为了和美国抗争。但欧盟的大部分成员也在“北约”里无法脱身,这就体现出了弊端,欧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受制于美国,这就是毛主席当年所看到的东西,受制于人的道路终究还是不可取

看完这段有关1975年施密特访华时,毛主席对于欧洲共同体的看法,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眼中的中国和中国领导人》——中国社会科学网

2. 《学会历史》——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3. 《国际关系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