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中国社会,一种新的现象正在逐渐显现,即所谓的“新型穷人”群体。

这一群体的形成与我们传统的财富观念截然不同。

从历史上看,人们通常以金钱和资产多少来判断一个人的贫富状态,这一点自货币和市场交易出现以来就没有太大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社会地位和象征性资本如何影响一个人的阶层划分。

例如,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柴进,虽然他不是富有的商人,也没有庞大的财富,但由于他拥有皇族后裔的身份,其社会地位非常显赫。

在当代社会,人们已经不再单纯通过经济资产来评估一个人的富裕程度,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人所具有的社会资本和地位来界定。

传统上,一个人的财富是通过其可支配的财产和收入来衡量的,而群体的经济水平则可能通过如恩格尔系数等更复杂的经济指标来评估。

尽管如此,表面上的富有可能掩盖了一些较为艰难的生活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对资本的深入理解中,很多人发现自己的生活并非外表所呈现的那样宁静,实际上是充满了不为人知的困难和挑战。

以“新穷人”为例,这一概念指的是那些有房子,身价千万,却对城市没有归属感的人

但因为高额的房贷、生活成本以及子女教育支出等问题,而无法脱离大城市的生活束缚。

这类人群表面看起来生活优越,实际上却可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

这些新型穷人的形成并非偶然,他们通常有两种典型情况:

一种是早年在房价尚未飙升时,通过个人努力为自己和家庭在大城市中购置了房产的“外来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做法一方面实现了他们甚至整个家庭的社会阶级跃升,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沉重的生活压力。

在大城市中求生存的压力远非其他地方可比。

由于城市的庞大规模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为了维持想要的生活标准不得不付出更多努力。

这些人在他们的生活圈中常常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常常激励着周围的人。

其中,网络上一度流行的“小镇做题家”现象,便是这种群体的典型代表。

他们在信息较为闭塞、教育资源有限的小城镇中,通过不懈的努力,脱颖而出,最终在大城市中求学和定居,其经历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这一新兴的社会群体正在重塑我们对于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使我们重新思考何为真正的富有与贫穷。

与第一种情形的群体明显不同,第二种群体并非来自外地到大城市谋求发展的人,而是那些拥有本地血统,从小在此成长的年轻人。

他们通常被网络上的网友俏皮地称为“XX本地人”,这个称呼不仅是对他们身份的一种揶揄,同时也包含了其他人对他们的羡慕甚至嫉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这些本地年轻人的生活是否真的如外人想象中的轻松呢?

的确,他们在某些方面比如教育资源和社会福利上,相较于外来人口,享有更多的便利。

然而,在经济生活方面,他们同样面临着不少压力,只是这些压力并不如外地人那样明显。

许多属于这一群体的人因为不需要担心住房问题,可能选择的是收入不高但较为轻松的工作,例如公务员或国有企业员工。

这些职业虽然稳定,但收入水平有限,人们选择它们往往是因为工作较为简单,且地点离家近。

尽管如此,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挑战,不会因为他们是本地人而对他们有所宽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两种群体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立的情况:

经济条件较好的人认为自己赚钱多,往往看不起那些本地出生的人,认为他们不够努力;

反过来,本地人则感觉自己作为城市的“原住民”,却被这些外来人边缘化。

在这里,关于贫富的观念发生了冲突。

正如先前所述,今日的这些新型社会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他们所经历的痛苦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局限于物理上的疲惫,更有精神上的折磨。

例如,那些在大城市购房但因为高额房贷而日夜劳心的“新穷人”,他们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和子女,很多时候可能并不理解为什么不回到家乡或换一个城市生活,这样全家的压力或许能减轻一些。

虽然并非所有家庭都会因为定居大城市而感受到压力,但作为“外来者”的身份往往容易让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那些跟随父母来到陌生大城市接受教育的孩子们,他们可能不会完全理解成年人的世界,感觉到周围的同龄人不接受他们。

因此,对这个群体而言,最大的痛苦可能就是“缺乏归属感”

许多人或许能够凭借自身的杰出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激烈的大城市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但在雇主或上级眼中,他们可能只是些稍高级别的“打工者”,并未真正得到从心底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这些人来说,尽管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当地买房,但每天下班回到家,望着窗外那个陌生的城市,依旧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只是暂时的栖身之所,这种孤独感让他们的精神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希望每个人在为生活奋斗的同时,也不忘追求那些能够给予我们情感上支持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