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上午,《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舞美卷》首发式在广州红线女大剧院隆重举行,来自戏曲界的专家学者、戏曲研究者、粤剧爱好者数百人出席了首发式。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是一项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粤剧促进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承办的重大文化工程,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完成“做打卷”“唱念卷”“做打卷”“音乐卷”的编纂出版工作。今天正式发行的“舞美卷”内容丰富,篇幅较大,全卷版面字数94万多字,图片2100多张,还配有4K高清精美视频。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舞美卷》,广州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
一部粤剧舞台的百年变迁史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主编倪惠英介绍了“舞美卷”的编纂过程和成果。她指出,历时近3年编撰的“舞美卷”今天终于与公众见面。“舞美卷”是一部粤剧舞台的变迁史,也是一部粤剧发展的历史。从舞台的变迁,可以看到粤剧艺术的发展,看到科技的进步和艺术审美的变化。此次出版的“舞美卷”,包括化妆头饰篇、服装鞋帽篇、常用道具篇、舞台布景篇(含演出场所的变迁)、舞台灯光篇、舞台音响篇等六大篇目。每一章节都遵循“追根溯源”的原则,展现每个工种的发展过程。
“舞美卷”的编撰得到了粤港澳粤剧同仁的倾力支持。只要编辑团队有需求,每一个粤剧人都义不容辞、有求必应。去年8月中旬,《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辑部前往香港收集资料,期间得到香港电影资料馆、粤剧八和会馆、香港中文大学电影资料馆的大力支持。其中,香港中文电影资料馆还无偿地提供了多套粤剧录像和视频,这些资料对《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纂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倪惠英最后说,我有幸参与这个历时7年多的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中,我们以敬畏之心、严谨的学术态度,反复论证,对我来说是一次对粤剧艺术的重新学习和认识的过程,更深深地感受到粤剧作为一种传统戏剧形式将岭南建筑,岭南绘画,岭南观念等吸收于舞台表演之中。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主编倪惠英介绍了“舞美卷”的编纂过程和成果。
“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
接着,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副主任王馗,热情洋溢地为“舞美卷”首发式致辞。他指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撰工作自2017年正式启动,至今已历7年,大量的粤剧人在默默付出中,让这部“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不断地显示出这项工作与日俱增的文化价值。粤剧的舞台美术在中国戏曲艺术中独具特色,早在清代中叶,粤剧的舞台上就形成了“金碧辉煌,花团锦簇”的视觉特征。“舞美卷”的编撰,无疑是对数百年来积蓄而成的粤剧之美,进行了全方位的完整保存和充分整理。从这个角度而言,“舞美卷”以直观而全面的视觉印象,展示了粤剧在数百年间所锻造的视觉之美、艺术之美、文化之美。粤剧人通过“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舞美卷”以及“剧目卷”的相继出版,极大可能地将粤剧艺术遗产和文化传统,记之于文献、留之于音像、存之于记忆、传之于身心。让人们看到粤剧百变而不离根本、百变而不失其宗、百变而更加鲜活、百变而更趋壮大的剧种文化品格。
王馗最后深刻地指出,粤剧人因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撰,为中国戏曲艺术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建构,做出了重要的示范。他们也必定通过这部工程的推进以及相关成果的出版,能够带动更多的戏曲剧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们,珍视遗产,传承遗产,活化遗产,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副主任王馗致辞。
接下来,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晓丹作了讲话。她指出,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自觉、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其中对岭南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瑰宝粤剧,加大了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从2017年下半年开启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文化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果,《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这套丛书成为了粤剧表演艺术的工具书和教科书,成为粤剧传承的宝贵资源。今天出版的“舞美卷”,揭示了粤剧舞台美术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兼收并蓄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示范性、观赏性。
陈晓丹最后指出,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粤剧作为岭南地区和大湾区的主要戏曲剧种,已经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的共同价值和精神财富。同时,粤剧作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也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我们必须加倍努力,使粤剧继续与其他门类的文化艺术一起,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应有的力量,使粤剧这朵艺术奇葩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和更亮的风采。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晓丹致辞。
体现“红船精神”和“八和精神”
接着,广州市原市长、《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主任陈建华作了讲话。他指出,已出版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前4卷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突出传统性。书卷注重文化内涵的发掘以及特殊技艺的展示,详细而直观地记录了各种传统表演艺术的全过程,是一项传统性的文化工程。二是呈现立体性。书卷全方位、多层次地介绍粤剧表演艺术的文化形态,是一部立体式的教科书。三是体现知识性和科学性。书卷具有较高的阅读、学习、审美、研究价值,也是一件很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堪称我市优秀的文化品牌。
陈建华最后指出,“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舞美卷”的成功出版,是粤港澳大湾区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同舟共济的“红船精神”和“齐心合力”的“八和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人不分粤港澳,地不分海内外,粤剧界、出版界、影视界纷纷踊跃参与,均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特别是主编倪惠英和执行副主编何笃忠同志,多次因病住院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后又立刻投入战斗,带领大家圆满完成任务。感谢《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工作的全体参与者。
广州市原市长、《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主任陈建华致辞。
在随后的“舞美卷”赠书环节,陈建华、白洁、陈晓丹、张胜、倪惠英、崔颂东、李鹏程、陈家成、刘炬焙、刘宛子等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深圳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26个单位的代表赠送了《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舞美卷》。
“舞美卷”赠书环节。
传统例戏展现文物级粤剧戏服
“舞美卷”首发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由广州粤剧院献演的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仙姬送子》。《六国大封相》大约在170多年前就上演,寓意团结和庆祝,演出时要求戏班角色行当齐全、阵容鼎盛,它除了具有仪式感,还展现整个戏班的阵容及行头。当天演出的《六国大封相》精简版,同样展现出缤纷多彩、琳琅满目的画面,观众可以通过戏中角色的头饰、服装、盔帽、道具等,领略粤剧艺术的精美,其中六支靠旗的大靠堪称文物级戏服。另一出粤剧传统例戏《仙姬送子》,戏中最有特色的是七位女天仙身穿的“反宫装”的变化多样,人间的董永寻找并辨别其中一位与他有过“仙凡恋”的仙女时,七位仙女瞬间将身上的宫装翻转成不同的服式及颜色,展现出“反宫装”的变幻莫测和演员的舞蹈技巧。该戏的服饰艳丽、唱念动听、舞姿优雅,具有极佳的观赏性。
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演出精彩瞬间。
传统例戏《仙姬送子》演出精彩瞬间。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林晓彤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