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一条新闻引起了众多伊斯兰国家的共鸣:联合国安理会一致决议,将考虑接纳巴勒斯坦为其正式成员国。这一决议原本寄托了许多人的希望,但不幸的是,这份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美国用其否决权阻挠了这一决议。在这次的表决中,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在内的12个国家投了赞成票,英国和瑞士选择了弃权。如果美国没有选择反对,哪怕只是选择弃权,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梦想或许就能成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密切,在以色列的强烈反对下,美国代表最终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投下了反对票。与瑞士、韩国、圭亚那、塞拉利昂等非常任理事国不同,美国的否决权让它在这种情况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的反对意味着每次巴勒斯坦尝试加入联合国,只要美国投下反对票,这个梦想就无法实现,除非美国失去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而这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多年前,当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加入联合国时,美国的立场是怎样的?当巴勒斯坦的尝试因为美国的反对而失败时,有些网友可能对此感到困惑。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全体会议中,76个国家支持中国的加入,17个国家弃权,35个国家反对,包括日本、菲律宾、沙特、南非、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海地、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以及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美国当时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但是,美国的否决票为何能阻止巴勒斯坦而没有阻止中国?这是因为中国的加入其实是台湾地区的席位从国民政府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不仅仅是“新加入”,而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这一过程不受否决权的限制。

与此相似,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这一地位得到了所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同意,因此不受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影响。近期,虽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试图反对俄罗斯保持这一地位,但相关的国际协议已具法律效力,不容易被推翻。

不幸的是,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像巴勒斯坦这样的“新加入”案例,仍然可以因为美国的一票否决而被拒之门外。这种权力的使用,虽然强大,但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联合国的这种结构和权力分配,一些国家和国际观察者认为需要进行改革,以更公平地反映国际社会的现实和多元性。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被边缘化的国家,如巴勒斯坦,其努力加入国际组织被一票否决所阻挠,显然揭示了现有系统的不平等。这种制度的改革呼声,特别是在非西方国家中,已经日益高涨。他们主张为更多国家提供平等的话语权,特别是在决定全球安全和经济议题上。而这种改变的推动,虽然充满挑战,但被认为是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