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年轻人卧铺挂帘不让70多岁的老人坐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这件小事犹如一颗小石子投入水中,溅起许多水花。这个事件触及了现代社会中个体权利与公共道德、年龄差异与行为规范的复杂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网络时代,每一起热点事件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公众审视和评判的焦点。然而,曝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高龄老人也不是获取网络支持的有效武器,互相理解与尊重才是大家和谐相处的方式。

在这起事件中,年轻人使用卧铺挂帘将自己的床铺区域划分出来,是在行程中与外界的打扰形成“隔离”,是年轻人表达自己的边界权,并不是专门针对老年人。中国铁路12306客服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在不妨碍其他乘客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乘客挂帘,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隐私的空间,并没有侵犯其他乘客的正常权益,就可以得到大家的理解。12306回应称,自带床帘属于乘客个人行为,不会明令禁止。每个人都有权在公共场合维护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是现代社会对个人权利的基本尊重。

老人曝光此事的初衷可能是希望通过舆论的力量促使年轻人改变行为,但这种做法没有换位思考,忽略了年轻人的立场。我们应当认识到,解决问题需要理性的对话,而不是简单的道德审判。

尊老敬老是一种社会美德,但这并不意味着老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正确和合理的。在公共场合,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老年人不能“倚老卖老”,不能觉得“我老我就有理”,也不能因为年轻人年轻就轻易指责。在评价任何行为时,我们都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应该持理解宽容的态度。

此外,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服务保障愈发重要。只有真正从制度到文化层面都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怀与尊重,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今年1月12日,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优化窗口人工服务、优化完善12306网站等购票功能,推动实现自动识别并优先安排老年人选择下铺;结合实际开设爱心通道、无障碍服务窗口,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等。和谐社会的发展应提升服务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如增设老年专座、优化公共区域布局等,让尊老敬老落到实处。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作者:

陈静

编辑:江源灯影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