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第六期节目中,一句来自韩愈《春雪》中的名句,奏响了《2024中国诗词大会》“寒暑”主题的春之序曲。

在这个前有清明节气、后有五一假期的节点,有关春天的讨论总是让人按捺不住外出旅游的心情,尤其是搭配上经典诗词,独属于中国人血脉里的关于“诗与远方”的浪漫便瞬间觉醒。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以《2024中国诗词大会》最新一期中提到的这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为引,与网友共议“写春天”的本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一期的主题就是“春天”:当外景出题人康震将镜头拉向西藏林芝的高空,关于“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所有想象都有了画面。3月10日首播当天,#西藏林芝桃花和诗词的适配度#登上微博总榜、微博要闻榜单,并夺得同城榜单TOP1,节目相关话题总曝光量1.2亿+,全网热搜达48个,@林芝融媒抖音官方账号连发4条节目相关视频推介林芝桃花节,让“看林芝桃花”成为一场跨屏之约。首期《2024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收视率达1%,直播收视率最高达1.73%,市场占有率最高达8.15%,位居当日综艺节目收视第1名,微博综艺影响力榜文化类综艺第1名,美兰德融合传播指数榜第1名,节目用实打实的热度诠释出文旅融合的高级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诗定点

用经典诗词看遍旅行地

无数次想要出发,却总以为目的地很遥远,所以总是在手机屏幕上刷了又刷,将出发的时间推了又推。那些标记的旅行地真的那么远吗?《2024中国诗词大会》用了很多首诗词告诉我们,身边世界就是那些分享笔记中的旅行目的地。

林芝看花、迪庆赏雪、闻喜吃馍、应县观塔……这些外景题环节虽然一直是诗词大会节目的经典题型,但每每出现仍然会让舞台上的答题选手和屏幕外的观众惊叹:在西藏林芝,土地平展开阔,屋舍俨然齐整,良田星罗棋布,大片桃花林绵延无际,“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道尽大美西藏的璀璨景观;在云南迪庆,有巍巍的雪山、圣洁的白塔、广袤的草原和清澈的湖泊,还可以挖松茸、闻菌香、品佳肴,是每个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合的是,西藏林芝和云南迪庆,这些在《2024中国诗词大会》中实景出镜的地方,也位于今年春季旅游最受期待的景点前排。同程旅行报告显示,迪庆进入今年清明和五一假期目的地热度涨幅TOP10;途牛数据表明,林芝位列清明赏花热门目的地TOP10;4月14日,Y973次“天路格桑花·相约林芝”号旅游列车从青海省西宁站驶出,700余名游客一同奔赴西藏林芝的赏花之约。节目可谓精准预测了今年春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并为大家的出游策划打了前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各地景色都被巧妙融合进了题目设置。所谓“忙趁风筝放纸鸢”,在“画中有诗”环节,康震在风筝上的作画既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成都早春,也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秦淮河风光,更有“春水碧云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游船画舫之景。

从西藏林芝,到云南元阳;从成都草堂,到南京秦淮河畔,仅仅一期节目的体量,就带出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如许春色,更别提在其他环节中还出现过的敦煌山水世界、黑龙江鸡西版画、杭州亚运会“弄潮”场景等等。光明日报发布文章《<2024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柬,再赴“心灵的春宴”》评价节目“不仅引领观众踏访大好河山,实地感受‘春天里的中国’;也推开时空之门,陪伴观众入诗、入画,沉浸式走进‘历史里的春天’,于纵贯古今、横跨南北的博大场域中,共赏中华山河风物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地方或许是许多人列在计划中的旅行打卡地,但同时也是在这些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的身边世界。《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的视角带领大家解读身边的春色,一方面既能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即“原来旅行地就在身边”的既视感,另一方面又不失总台文化节目的格局,借诗词竞技的形式传播中国诗词文化以及诗词中所描绘的风景、人文和习俗,提升大家对身边景色的认知。

以诗寻景

跟着诗词大会做攻略

如果说激发兴趣是文旅融合的第一步,那么借由文化串联起旅游行程,生成独具特色的主题攻略,则是《2024中国诗词大会》浑然天成的第二招。在舞台上,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地区的现场百人团成员以及学识渊博的点评嘉宾,带着自己的故事和对诗词的理解进行竞技交流,构成了节目分享给观众的一篇篇极具诗词文化特色的“高级攻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期节目中,来自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湘西苗寨的数学老师石慧,在节目现场分享了她在教学之余为乡亲们直播带货的文绣产品——蝴蝶妈妈、艾草养生锤和发簪,透射出湘西苗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的社会面貌变迁,这也是石慧的定场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感慨的由来。从这个地区摆脱贫困的经历出发,李白的这句诗正是十八洞村群众的内心写照,也是康震在节目中提到的“经典诗词现代化”的体现。

想看自然风光,可以去贵州梵净山,看“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自然奇观,追寻黔金丝猴等珍稀物种的踪迹;也可以去云南香格里拉,在深山密林中体验松茸采摘,亲眼见证“风薰日炙土髼松,松钗落处蕈花白”的现场,品味“色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莼丝无点涩”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想体验更具历史气息、又有交互感的深度游,那可以去山西闻喜县打卡千年历史的非遗文化——闻喜花馍。节目播出后,话题#你们花馍界也这么卷吗#登上微博总榜、微博文娱榜、微博要闻榜,并获得同城榜单TOP1。运城文旅、运城市人民政府等官方账号发布微信文章联动推介,山西日报、山西晚报等当地媒体官方微博也发布微博内容,高度认同节目选手提到的《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经典诗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花馍文化更添一抹传统文化的雅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出,《2024中国诗词大会》的“旅游推介指南”,不仅包含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社会风貌等多个方面,还通过与经典诗词高度结合衍生出独特的文化属性,使打卡目的地的旅行有了“以诗寻景”的探索感。节目的用心广泛收获了观众的喜爱,截至第六期,“中国诗词大会”视频号的播放量、粉丝量呈大增趋势,过去一周的累计播放量达到80.1万。评论内容显示,“跟着诗词打卡”“高级攻略”“文旅融合”等成为被高频提到的关键词,显示出节目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影响力和推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诗导览

带着诗词一起前行

介绍完目的地,有了针对性的游玩攻略,《2024中国诗词大会》还以经典诗词为“高级导览员”,开发出诸多交互参与的环节,将视角从屏内向屏外延伸,用高科技和沉浸式玩法带着观众真正出发。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出发的基础是对经典诗词的积累,以及对身边世界的诗词化解读,以诗词的视角重新观察国家、社会和个人,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科技首先成为本季节目的一大亮点,为经典诗词的浪漫再度加分。首期的“情景共答题”通过AI技术制作大屏素材、XR技术聚焦“九色鹿”“春耕图”等敦煌壁画内容,用逼真的场景和特效让“敦煌春景”在舞台上“活”起来;第五期节目则用虚拟技术还原了应县木塔千年前的风貌,让这座始建于辽代的古建筑奇迹再现“孤标紫塞势峥嵘,西北长天赖此擎”的真容;第六期节目还动用了微缩景观短片,生动展现我国古代春耕期间人们辛勤劳作的景象,从耕地到农具都制作得十分精美。

此外,节目同步举办的线下活动成为观众团建名场面。小学五年级的康震就是在临摹《三国演义》小人书时,有了画画的启蒙,第三期节目舞台便复刻了记忆中的书房和课桌,“谁小时候没有在课本上画过画呢”勾起了一股怀旧热潮。节目不仅通过官方微信推出怀旧特辑文章,带着观众一起猜记忆中的老物件,还联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3月23日至3月31日在北京王府井发起“跟着诗词大会穿进80年代”小人书主题线下活动:80年代复古老物件、诗词文创书签、超大版《三国演义》小人书……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人气满满,王府井地下一层活动点成为新晋热门打卡点,评论区也有许多观众留言赶紧在其他城市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不了线下活动的观众,还可以通过新媒体互动产品获得诗词竞技的参与感。以第四期节目数据为例,新媒体产品互动总量就达到了206.6万。其中,“同步答题”在微信客户端、央视频APP中互动量达178.7万;元宇宙交互类游戏“诗词奇妙镇”互动量达到4.2万;“诗词器械谱”H5互动量达到14.9万;AI对诗、AI作画交互量达到6万;上传照片/画作总数达2.8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在第六期节目的舞台上,四时光影以“寒暑”为题轮番呈现,既见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又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背后的诗情人生……诗与远方,两个藏在数千年来国人精神追求中的两个核心元素,就这样在《2024中国诗词大会》里处处留痕,最终结合为现代社会中“文旅融合”的高级形态:诗词可以是解读身边世界的切入点,可以是解决各类旅游需求的高级攻略,可以是前往旅行目的地的优秀导览员。

高精准预测、高级化表达、高沉浸体验,这些独一无二的优势和视角,让《2024中国诗词大会》稳稳锚定时代奔流的方向,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词,与我们想要去的那些远方糅合得如此顺其自然又相得益彰,成为诗词和文旅高度融合的样板,领航文化节目前瞻性地观照大众需求。五一假期将至,此时已是千里莺啼昼渐长,旅行也不妨从诗词开始,品味草木际天的春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