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在莫斯科高尔基公园展出的“虎式””坦克战利品。

提起在战争当中缴获战利品的用途,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拿去作为自己军队的丰功伟绩公开展览。

如果公开展览这条路走不通,那么肯定有人会说:“拉去钢厂炼钢好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公开展览和炼钢之外,那些缴获战利品还有第三种用途,那就是“为我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可否认,如果贸然的把缴获的敌人武器拿过来使用,由于那些武器的设计思想以及其零部件等后勤供应和自己军队的后勤体系不配套,所以在使用当中肯定会有人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为了能让那些战利品更好的为自己服务,所以有使用战利品需求的军队在实际使用当中都或多或少的对那些留用的战利品做一些改进,下面我就说一说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哪些德三战利品进行了适应性改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苏联总德三战利品改建的武器装备,大家可能首先联想到的应当是苏76i(又称SUS-1)自行火炮。

其实,在苏76i之前,苏联军工部门(具体说是40号工厂)还曾经制造出一款叫SG1122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苏76i类似,SG122也是苏联的军工部门利用缴获的三号坦克、突击炮底盘加装苏联火炮拼凑而成的东西。而和苏76i使用了F34式76毫米火炮略有不同的是,sSG122是在战利品底盘上加装m30式122毫米榴弹炮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从这个角度来说,SG122是苏122的先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42年年底3到1943年年初,苏联40号工厂利用缴获的三号坦克/突击炮底盘先后制出21辆SG122,这种武器于1943年3月被苏军投入战场,不过在战争当中的具体表现和战果不清楚,后来在战争当中幸存下来的SG122被转交给苏军训练部门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产量太少(只有21辆)这种武器很快在残酷的战争当中消耗殆尽,所以没有一辆SG122实物幸存至今,至于说现在大家在博物馆见到的SG122,其实都是战后复制的全尺寸模型而不是当年留下来的实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率的说,作为战时应急设计并生产的产物SG122的性能并非完美无缺,因为它采用的战利品底盘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要承载m30这样的火炮,所以这些底盘都存在工程冗余力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仓促制造出来的SG122一个重要缺点就是它的前部太重,机动性和持续射击能力大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SG122存在这个缺点,所以当苏联军工人员发现工厂里还有一些三号坦克/突击炮底盘没有全部消耗而是略有剩余的时候,他们决定把生产重点当中转移到使用更轻便火炮上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苏76i出现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应急生产自行火炮苏76i照显然比SG122成功的多,前者生产了200多辆,几乎十倍于SG122就是证明,由于苏76i的产量够大,所以这种武器在今天的幸存者有很多就不足为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说到底,苏76i和SG122出现的背景就是苏军在1942-1943年的几次胜利之后,手里有了足够的战利品底盘之后的必然选择!